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酚(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酚(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6 16: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834年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首次从煤焦油中提取出了苯酚。
1865年,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用苯酚稀溶液做灭菌剂,建立了一套新的灭菌法。结果术后死亡率从45 %,减少到 15 %,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
1869年他被任命为爱丁堡大学临床外科学教授。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苯酚的发现
C6H6O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一、苯酚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C6H5OH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熔点 溶解性

【实验探究1】
(1)展示:苯酚(观察颜色、状态及闻气味)
(3)将苯酚溶于酒精中。
加热到
65℃以上


冷却变浑浊
特殊气味
无色
晶体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以上时,能与水混溶。
有毒
43℃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2】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
操作 往苯酚的浑浊液中,滴入1-2滴5%NaOH溶液,再滴入1-2滴稀醋酸 往苯酚稀溶液中滴入2-3滴石蕊溶液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化学方程式
溶液不变红
浑浊液变澄清
苯酚的酸性很弱
苯酚酸性比醋酸弱

易溶于水
1、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加醋酸后又变浑浊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2




+ CO2 + H2O
+ Na2CO3
—OH
—ONa




2

+ CO2 + H2O

+ NaHCO3
—OH

—ONa









已知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在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会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证明①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离子强②醋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
思考

1、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2




+ 2Na
+ H2
—ONa
—OH




2

苯酚能与金属钠反应吗?
思考

1、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乙醇和苯酚分子中都有羟基,为什么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类别 乙醇 苯酚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结构特点
与钠反应
酸性
性质不同的原因
CH3CH2OH
-OH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直接相连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比水缓和
比水剧烈


苯环对酚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变得更活泼
-OH


水、醇、苯酚提供氢离子的能力大小顺序为:
C6H5-OH > H-OH > R-OH
【实验探究3】

实验 少量苯酚稀溶液+浓溴水
现象
结论
方程式
应用:此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产生白色沉淀
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了三溴苯酚,三溴苯酚难溶于水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3Br2

+ 3HBr
2、与溴反应
注意: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上的氢易被Br取代
苯和苯酚与溴反应对比

类别 苯 苯酚
结构简式



应 溴的状态 液溴 浓溴水
条件 催化剂 不需催化剂
产物
结论
原因
OH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易进行
酚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OH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变得更活泼,易被取代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苯酚吗?
不能,虽然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会溶于苯
如何除去苯中的苯酚呢?如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液呢?
可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液可提纯苯;再向水层(主要含苯酚钠)中通入足量CO2,充分反应后静置分液可分离出苯酚。
【实验探究4】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溶液变为紫色
苯酚遇FeCl3溶液变紫色,可以据此鉴别、检验苯酚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入一滴FeCl3溶液

3、与FeCl3反应--显色反应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4、氧化反应
纯净的苯酚
无色晶体
放置较长时间的苯酚可被氧气氧化
往往变为粉红色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4、氧化反应
*苯酚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苯酚可以燃烧:

+ 7 O2
6 CO2 + 3 H2O
-OH





点燃

1、弱酸性: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
2、取代反应: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固体)
3、显色反应:苯酚遇FeCl3溶液变紫色
4、氧化反应:
A.苯酚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粉红色晶体
B.苯酚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C.燃烧
5、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得到环己醇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小结


……
制药
防腐剂
合成香料
酚醛树脂
洗涤剂
消毒剂
合成纤维

三、苯酚的用途
1、下面是苯酚软膏的部分说明书,你能从中看出苯酚的哪些性质?
【注意事项】
1.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2.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如仍未见好转,请向医师咨询;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用药, 用酒精洗净。
【药物相互作用】
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苯酚易溶于酒精
苯酚能发生氧化反应
苯酚有酸性
学以致用



2.下列物质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水 ②乙醇 ③碳酸 ④苯酚 ⑤醋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④③⑤
C

学以致用
3. 白藜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
(1)能够跟1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
A.1mol 1mol B.3.5mol 7mol
C.1mol 7mol D.6mol 7mol
(2)下列不能与白藜芦醇反应的是( )
A.Na2CO3溶液 B.FeCl3溶液 C.NaHCO3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D

学以致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