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一、选择题
1.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农民起义 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下图)交接入列,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的现代化水平。中国海军起步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3艘轮船,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完全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下面漫画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一些天真的想法,这些想法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6.下面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有利于( )
首年:认子写字;浅解词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
A.促进科举考试 B.培养近代外交、科技人才
C.发展排外顽固势力 D.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7.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以下是小明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 )
①北洋海军 ② 南洋海军 ③东洋海军 ④福建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大潮的重要事件。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洋务派的活动( )
A.创办汉阳铁厂 B.创办北洋海军 C.创办大生纱厂 D.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10.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奕? D.左宗棠
1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如下图漫画,可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
A.小农经济 B.封建制度 C.西方先进技术 D.国人爱国热情
12.最能说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A.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13.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因素是( )
①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②统治集团内部有一些具有探索意识的官员③太平天国的威胁④统治者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⑤西方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15.在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综合题
16.探究交流:
步骤一: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步骤二:第一步探索之“困”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
步骤三:困之“获”与“析”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并概述其历史地位。
(4)材料三中的“更为可取的东西”指什么?
17.探究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开始放弃盲目排外的迂腐之举,在近代历史舞台上开始上演一场西学历史剧——洋务风云。阅读史实实录,探究相关问题。
【恭亲王的奏折】
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1)据奕?的奏折,概括出清朝亲王贵族也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以制器为先”采取的重大举措。
【张之洞的企业】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十万多匹。中国资本主义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除了创办湖北织布局。请据材料指出,民用企业创办起到了怎样积极的作用?
【李鸿章的伤感】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 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人教八年上册历史教材
(3)李鸿章说“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为什么?
(4)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9世纪60?90年代中期的这段历史,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否完全像李鸿章所说的那样“虚有其表”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
答案
1——15 DCDBC BBCCC BDBBC
16.(1)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是恭亲王奕?,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火器方面。掀起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3)西方先进的技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4)西方的政治制度。
17.(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人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1)西方的先进技术。
(2)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兴办了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
(3)1898年的戊戌变法,提出在政治上也要学习西方;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