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7 07: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力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如图是常见的小汽车,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C.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还能继续向前行驶
D. 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40N的水平力将一个重5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是(  )
A. 40N B. 50N C. 10N D. 90N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龙舟 B. 水 C. 运动员 D. 船桨
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
A. 大小 B. 方向 C. 作用点 D. 以上都是
甲班和乙班进行拔河比赛,甲班获得了胜利,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在比赛中,甲班拉力大于乙班拉力
B. 在比赛中,甲班拉力小于乙班拉力
C. 在比赛中,甲班拉力等于乙班拉力
D. 比赛时两班拉力的大小无法比较
以下为小明的物理笔记摘录,正确的是(  )
A. 游泳时,产生了使人前进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 跑步时,脚应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此时足球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
D. 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扭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B. 自行车手把上有凹凸不平的条纹
C. 为了把玻璃窗擦得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D. 磁悬浮列车正常运行时,车身和轨道之间脱离接触
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4N和8N B. 4N和4N C. 4N和0N D. 8N和8N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 牛顿 B. 瓦特 C. 焦耳 D. 帕斯卡
用绳系着水桶把井水吊上来,提拉绳子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
A. 地球 B. 绳子 C. 水桶 D. 水
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和挂钩上,各加4N的拉力F1、F2.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8N B. 0N C. 2N D. 4N
如图甲,水平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在3~6s的运动状态如图丙所示,0~3s和6~9s内木块的状态图中未画出。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木块做加速直线运动 B. 内木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C. 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D. 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如图中,重10N的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为______ 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为5N时,物体受到摩擦力为______ N.
甲、乙二人各用10N的力沿相反方向水平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在跳板跳这一动目中,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如图),跳板由于发生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从而产生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弹力。




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图中所示的墙体向______(填“左”或“右”)倾斜。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______ ?牛,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 .

一个宇航员在升空前的体检时,测得质量为50千克,求:
(1)这个宇航员受到的重力方向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2)他在太空中的质量是______千克.
(3)他在地球上的重力是______牛,如果他登上月球,那么他在月球上的重力又是______牛(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g取9.8牛/千克)
小李利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N,在木块上放一重物,重复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_____。拉动木板过程中,木板______(受到/不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质量为50k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当木箱受到10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未被推动,此时推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摩擦力。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木箱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实验中从水平方向缓慢改变铁架台与水平面的倾角,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始终沿______;图中球A 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如图所示,一重6N 的木块A沿斜面匀速下滑,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2N,请作出木块受重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






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摆动,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小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

①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______运动.
②对比图中______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③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______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______N.
④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某同学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若干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橡皮泥、细线等器材来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若该同学利用部分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

A.观察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
B.将测力计水平放置,调整指针至零点
C.用测力计测一个钩码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D.逐次增加钩码的个数,分别测量所受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1)以上实验步骤中,步骤______的操作是错误的,应该进行改正;
(2)小明用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0 ?1 2? 3? 4? 5? 6? 7?
?甲 ?弹簧的长度(厘米)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
?乙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丙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9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A、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小汽车高速行驶时,车身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大,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小,产生向上的升力,所以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故B正确;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向前行驶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但不能说是汽车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汽车静止在路面上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汽车上,不是同一物体,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对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做出分析;
(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
(4)一对平衡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以汽车为背景,考查了多个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
解:如图所示,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物体A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还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为50N。
故选:B。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
该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看清状态,一旦确定是平衡状态,则二力平衡。
3.【答案】B
【解析】
解: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时,水也给船桨一下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带动船前进,故使龙舟向前直冲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故选:B。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应用,会判断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属力学基础题。
4.【答案】C
【解析】
解: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是因为击球的作用点不同造成的。
故选:C。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5.【答案】C
【解析】
解:
甲、乙两班进行拔河比赛,甲班在拉乙班的同时,乙班也会给甲班一个反作用力,甲班对乙班的力和乙班对甲班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其中甲班胜利的原因是甲班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乙班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故选:C。
拔河比赛时,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绳子的拉力与地面对他的摩擦力,因为两班之间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谁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谁就会获胜。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和应用,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解:A、游泳时,人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人向前跑步时,脚要向后蹬地,这是应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脚踢足球,当脚和足球接触时,此时脚会对足球有一个力的作用,足球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当足球离开脚以后,脚和足球之间的作用就会消失,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就不再受到脚的踢力;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间的引力是不需要接触仍能产生的,所以在空中运动的足球仍然会受到重力作用,正是由于足球始终受到重力作用,所以足球最终会落到地面,故C错误;
D、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鸡蛋易碎,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这个物体一定会受到后者对它的反作用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判断足球在空中还受不受重力和脚的踢力,就看足球在空中与地球和脚之间是否还有作用。
本题考查力的相互性,要注意明确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并且两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7.【答案】D
【解析】
解:
A、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扭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手把上有凹凸不平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为了把玻璃窗擦得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正常运行时,车身和轨道之间脱离接触,这样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
故选:D。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利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8.【答案】B
【解析】
解: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为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而此时墙面给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也是4N,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理,图乙中,当用两个4N的力同时向两侧拉弹簧测力计时,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故其示数也应为4N,其效果与甲图相同.
故选B.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此题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要学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明确在拉弹簧测力计时,两端同时拉和一端固定拉另一端,其最终的效果是相同的,这就是弹簧测力计受力的相互性.
9.【答案】A
【解析】
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A、牛顿(N)是力的单位,故A正确;
B、瓦特(W)是功率的单位,故B错误;
C、焦耳(J)是能量和热量的单位,故C错误;
D、帕斯卡(Pa)是压强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专用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手给绳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受到的竖直向下拉力是绳施加的.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根据具体情境确定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
人抓住绳子提水桶时,人对绳子施加向上的拉力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绳子对手有向下拉力的作用,因此手受到的向下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示数为4N.
故选D.
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各加4N的拉力,虽然弹簧测力计是静止不动的,但弹簧在4N的拉力作用下是被拉长了,故示数不可能为零.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我们要明确,从两端拉测力计和一端固定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
12.【答案】B
【解析】
解:(1)由图丙知,3s~6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f=F=10N,故C正确;
(2)由图乙知0~3s内拉力为15N,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摩擦力仍为10N,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D正确;
(3)由图乙知6~9s内拉力为5N,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摩擦力仍为10N,拉力小于摩擦力,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
故选:B。
根据丙图象判断出3~6s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摩擦力,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的关系判断出0~3s、6~9s的运动状态和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图象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上得到有用的物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好题。
13.【答案】等于 ? 10
【解析】
解:
箱子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6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0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0N。
故答案为:等于;10。
(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知道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14.【答案】2.8;2.8
【解析】
解:
(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8N;
(2)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拉力大小无关.当拉力增大时,而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故摩擦力不变,仍为2.8N.
故答案为:2.8;2.8.
(1)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拉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此题关键是要把握摩擦力决定因素是: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其它因素无关.
15.【答案】10
【解析】
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人在水平方向各用10N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假设甲拉的一端被固定,乙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乙的作用力,即10N。
故答案为:10。
甲乙两人沿相反方向的力拉弹簧测力计,可以理解为其中一人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个人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
此题主要是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要学会用相互作用力的知识来分析弹簧测力计。
16.【答案】弹性 ? 向上
【解析】
解: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使板发生弹性形变。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对跳板有向下的力,同时跳板对运动员有一个向上的弹力。
故答案为:弹性;向上。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的弹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掌握弹力的定义和方向以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竖直向下 ? 左
【解析】
解:
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由图可知重垂线上端与墙紧靠,下端重锤的位置在墙的左侧,故墙向左倾斜。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左。
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本题考查重力的方向,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重力的方向特点。
18.【答案】0;3N
【解析】
【分析】
会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就是零;
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
【解答】
由于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甲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弹簧测力计受到乙对它一个向右的拉力,这个拉力F乙=G乙=3N;
由于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力计挂钩受到向左的拉力F甲=F乙=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一端受到的拉力,即F示=F甲=3N。
故答案为:0;3N。

19.【答案】竖直向下;地球;50;490;81.7
【解析】
解:(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宇航员受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质量与物体位置无关.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同,也是50kg;
(3)宇航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mg=50kg×9.8N/kg=490N;
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月=G=×490N≈81.7N.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下;地球;(2)50;(3)490;81.7.
(1)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没有关系;
(3)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质量和重力概念、特点、彼此关系的掌握和应用,考查难度较小,是一道基础题.
20.【答案】0.8 ? 变大 ? 受到
【解析】
解:
(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即拉力为0.8N;
(2)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在木块上加放砝码,增大了对木板的压力,再重复实验操作,摩擦力变大了,则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
(3)实验中木块始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测力计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木板也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0.8;变大;受到。
(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滑动时,受滑动摩擦力。
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量、实验的操作过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题目。
21.【答案】等于 ? 15
【解析】
解:
箱子受10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10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5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5N。
故答案为:等于;15。
(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知道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22.【答案】竖直方向 ? 地球
【解析】
解: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答案为:竖直方向;地球。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此题考查了重力的方向,是一道力学的基础题。
23.【答案】解:因为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沿斜面向上,故其摩擦力的方向与之相反,为沿斜面向下,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的重心,如图所示:

【解析】

首先要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向上怎么样,再根据摩擦力是发生在物体接触面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来确定摩擦力的方向,最后用作图法画出这个力.
对摩擦力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要知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摩擦力都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因此,其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判断对了方向,才能正确作图.
2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时一定要注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滑动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
在斜面上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
【解答】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6N;物体向下滑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f=2N;二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25.【答案】解: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和拉力的三个要素:作用点是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具体做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在直线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拉力的方向是沿绳子斜向上,如图所示:

【解析】

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所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注意在线段末端标明所画的力.
26.【答案】匀速直线 ? 甲丙 ? 2 ? 2 ? C
【解析】
解:①小黄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要使摩擦力等于拉力,物体要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②甲乙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探究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验证猜想B.
甲丙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验证猜想C.
③小黄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N,拉力是2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摩擦力大小是2N.
当拉力增大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拉力增大,物体进行加速运动.
④猜想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探究摩擦力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①匀速直线;②甲丙;③2;2;④C.
(1)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要使拉力等于摩擦力,物体要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
(2)摩擦力可能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一定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和运动速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摩擦力大小的变化,由此可以判断要选择的实验.
(3)当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时,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由此可以判断当物体受到的拉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3)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时,探究物理量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摩擦力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7.【答案】(1)B;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析】
【分析】
本题探究物体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是中考探究题考查的热点。
(1)①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测力计在该实验中是竖直使用,所以应竖直调节;②利用m=确定钩码的质量;计算三重力与质量之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2)进行实验究某两个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它的变量相同;
(3)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答】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测力计在该实验中是竖直使用,所以应竖直调节;
所以B步骤是错误的,应该将测力计竖直放置,调整指针至零点;
(2)根据1、3次实验中重力与质量的比为=10N/kg;=10N/kg,
可得出第2次,m===0.1kg;
分析以上数据过程可得出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B;(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8.【答案】小于 ? 甲和丙 ? 伸长量
【解析】
解:(1)通过甲和乙数据对比发现,原长都是6cm,甲的伸长的长度小于乙的长度。
(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就只能让弹簧长度改变,其它都不变,因为甲和丙是同种材料,只有长度不同,所以选择甲和丙。
(3)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1)小于;(2)甲和丙;(3)伸长量。
(1)通过甲和乙数据对比分析伸长长度的关系。
(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弹簧长度,就只能弹簧长度改变,其它都不变,选择材料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
(3)弹簧测力计原理注意是伸长量和拉力成正比,不是长度。
此题考查了,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弹簧测力计原理,属于物理基本实验方法。

第6页,共14页
第5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