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3、服饰——“衣”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穿着
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特点:数量有限,色彩单调,灰蓝黑绿(灰色调)。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毛式中山装
50年代的标准结婚照,中山装配大花袄。
各种布票
列宁装
新中国建国,中山装定为“国服”,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
五十年代风靡全国时尚苏联女士服装,“布拉吉”,今天的连衣裙,孙景文少年在苏联屯生活。
50年代以绿,蓝,黑,灰为主。
1956年春节,北京牛街的杨老太正在看小孙女们游戏。这是5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穿衣打扮。
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女装流行代表简朴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女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背带式工装裤,当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
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
列宁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60年代,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剩下的只有解放装,青年装,中山装,对襟衫。
中国女性服饰在60年代中后期以后,留下的是一片苍白的“美”。
1967年10月,两个年轻女工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她们穿着当时最“潮”的衣服:绿军装。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帽理所当然的影响着当年的时尚。
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一袭醒目的海魂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阳光灿烂的十字街头,曾勾逗出多少美丽少女怀春的浪漫情愫。
男生穿军装,女学生们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时尚。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期的服装风潮依然延续了60年代末的绿军装,这种军装时尚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结束。
70年代后半期,以咔叽布制成的职业装、学生装等开始重新流行。“的确良”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词汇。
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喇叭裤开始流行。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特点: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穿着
改革开放以后的服饰
(1)改革开放以前: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2)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4、“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
(1)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2)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早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用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5、“住”房的变化
现代化住在小区
别墅、高档小区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局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1、交通
(3)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4)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公路大桥
(4)行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2、通信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手提电话的俗称:大哥大
固定电话,简称固话,俗称座机
固定电话,简称固话,俗称座机
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的发展
智能手机
思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
(2)思想观念解放,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比过去大大增加等等。
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衣服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早得到改善。
行 交通落后,交通工具单一、自行车、汽车 交通工具多样且速度越来越快
结
构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用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步练习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2、下表是佛山某地居民的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C.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D.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3、从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大跃进”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