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4 21: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恐龙的灭亡
彗星坠落
恐龙灭亡原因之一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目标导航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难点)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重点)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走近作者
与前篇所讨论的内容一样,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背景介绍
1.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整体感知
2.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3.科学家怎样证明“撞击说”的?
(1)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分析科学家的证明思路: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温的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斯石英”

“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
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推断
结论

(2)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证明思路:
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
默读课文 明确观点
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
合作探究
科学家是怎样证明“撞击说”的?
(1)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分析科学家的证明思路: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斯石英”

“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

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推断
结论
(2)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证明思路:
分析课文的2—5节:
1.金属铱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地球可能遭到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
2.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研读课文 精段赏析
3.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4.“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阅读全文,思考并讨论: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比较阅读
第一篇《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1.恰当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两篇文章都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尤其是举例子使用得十分恰当。如《恐龙无处不在》用“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来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艺术特色
《被压扁的沙子》中则列举“斯石英”“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作者注意了行文材料的选择,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使被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
艺术特色
2.语言简明、严谨、风趣。
作者的语言简明又不失生动。如在《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仅用短短的两句议论就把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了。作者也很讲究语言的趣味性。如在《被压扁的沙子》中“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在幽默风趣中,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无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卫生纸的发明也是如此。在近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ScottPaper)公司买下一大批纸,因运送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产生皱折而无法使用。面对一仓库无用的废纸,公司所有人都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主管会议中,有人建议
卫生纸的由来
拓展延伸
将纸退回供应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所有人的赞同,唯有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却不这么想,他想到在卷纸上打一排小洞,让卷纸变成容易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纸巾。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因为相当实用方便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主旨概括
恐龙无处不在

生物学
地质学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被压扁
的沙子

撞击说
火山说
大陆漂移假说
恐龙灭绝



佐证
证明
否定
导致
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课堂小结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恐龙的分类、发展及灭亡历程。
根据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些看法。
课后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