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若氢气、氧气混合气体共20克,点燃后还有2克气体剩余,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A.?1:4?????????????????????????B.?1:9?????????????????????????C.?4:1或1:9?????????????????????????D.?1:4或1:9
2.???水垢中一般含CaCO3、Mg(OH)2,可能含有 MgCO3(不考虑其他杂质)。已知:①CaCO3、Mg(OH)2和MgCO3受热分解均生成两种氧化物,且各元素化合价不变。②浓硫酸能够吸收水分。某同学取不含结晶水的水垢样品进行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可能含MgCO3???????????????????????????????????B.?样品一定含MgCO3????????????????????????????????????????
C.?样品灼烧生成CO2气体2.82g??????????????D.?样品中CaCO3和Mg(OH)2的质量比为5:21
3.???在一定条件下,12g碳和20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气体为( )
A.?CO2?????????????????????????B.?CO?????????????????????????C.?CO和CO2?????????????????????????D.?CO2和O2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A.?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4:15:111:84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g
5.???向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4g含钙元素50%(质量分数)的碳酸钙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使之完全反应。烧杯中最终增加的质量是( )
A.?0.8g?????????????????????????B.?2g?????????????????????????C.?1.2g?????????????????????????D.?2.8g
6.???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托盘上,天平平衡后,将铝粉放入左杯,镁粉放入右杯,充分反应后酸仍足量,如果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铝镁两种金属的质量比是( )
A.?24:27?????????????????????????B.?27:24?????????????????????????C.?33:32?????????????????????????D.?35:36
7.???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30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氢气1g,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
A.?Zn和Cu?????????????????????????B.?Fe和Mg?????????????????????????C.?Mg和Al?????????????????????????D.?Fe和Zn
8.???相同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三份盐酸,分别与①CaO、②Ca(OH)2、③Ca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的比较,下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B.?①>②>③?????????????????????????
C.?③>②>①?????????????????????????D.?①=②=③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65.0分)
9.???锌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用6.5克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多少克水?
10.???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未于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 59.8 79.7 99.7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 X 0.3 0.3
(1)上述表格中X的值为______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关系;
(4)同学们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速率减慢,原因可能是______。
11.???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配制1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1)计算:需要浓盐酸______mL(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2)量取:用规格为______mL的量筒(从50mL、100 mL中选)量取浓盐酸。
(3)如果用足量的铁粉与800g10%稀盐酸反应,则放出氢气质量为多少克(保留一位小数)?
(4)小明另取一瓶等质量的久置的铁粉与800g10%的稀盐酸反应,结果,放出的氢气的质量远远小于上述(3)中氢气的质量,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各步操作都正确)。
12.???某同学测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该样品于烧杯,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4.4g二氧化碳,请计算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3.???实验室用加热34g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能得到多少g氧气?
14.???用含有过氧化氢34g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定最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5.???生活中有时可用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工业上用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中来制备漂白粉,其原理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请计算:74吨氢氧化钙可以制得Ca(ClO)2的质量是多少?
16.???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检验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两种溶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17.???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6 年9 月3 日,G20杭州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宣布完成<巴黎协定>国内批准程序,从而推动该协定于 11月 4日正式生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 员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重要的工业原料乙烯[C2H4]从而减少温室 气体的排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现要处理22吨的二氧化碳,则需多少吨的氢气参加反应?
18.???某同学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现需要96g氧气,若所需要的氧气全部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请计算所需要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1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受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1)碱式碳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铜绿分解生成22g的二氧化碳的同时,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
20.???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反应为:2KMnO4=K2MnO4+MnO2+O2↑计算:若生成16g氧气,最少需要高锰酸钾多少g?
21.???氢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与2g氢气完全反应需要氧化铜质量是多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2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欣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提示:Ba2+与SO42-可形成BaSO4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燕溶液 ______ 稀硫酸过量
①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方案是:______。
②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会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
(3)成成同学认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他提出可以对某些有明显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如稀盐酸和氢氧化铝的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提示: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化学式为Al(OH)3)。
(4)现取1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价况如图2所示。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3.???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适量的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1)萄萄糖酸钙(C12H22O14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
(2)萄萄糖酸钙口服液中除葡萄糖酸钙外其他物质中不含钙元素。
(1)钙是人体必需的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2)每毫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数据保留小数点后1位)。
(3)碳酸钙也是常见的补钙剂。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XX儿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实验:将若干钙片磨成粉末,称取15.0g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足量)。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10.6g。
①计算实验测得的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②经查看药品标签,实际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0%.导致上述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小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24.???金属用途广泛,其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①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②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在高温下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如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
③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答案】
1.??D???????2.??B???????3.??C???????4.??A???????5.??D???????
6.??C???????7.??D???????8.??A???????
9.??解:设能制得氢气的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6.5g?????????????????????x
x=0.2g
设生成水的量为y
2H2+O2=2H2O
?4??????????????????? 36
0.2g?????????????????y
y=l.8g
答:可制得氢气0.2g,生成水1.8g。???????
10.??0.2? 稀盐酸浓度减小???????
11.??27.5? 50? 久置的铁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1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0%
答案为: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3.??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 68?????????????????????????32
? 34g????????????????????????x
x=16g
答:可以值得氧气的质量为16g。???????
14.??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34g??????????????????????????x
x=16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15.??解:74吨氢氧化钙可以制得Ca(ClO)2的质量是x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148?????????????????????????? 143
??????????74t??????????????????????? ??? x
x=71.5t
答:74吨氢氧化钙可以制得Ca(ClO)2的质量是71.5t;???????
16.??解:已知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取少量该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即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足量水,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溶解于水,且过氧化钠能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需要先用足量氯化钙排溶液检验碳酸钠,并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影响,所以先向该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
故填: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先向该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
17.??解:设氢气参加反应的质量是x
2CO2+6H2═C2H4+4H2O
88?????? 12
22t???????x
x=3t
答:现要处理22吨的二氧化碳,则需3吨的氢气参加反应;???????
18.??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 ??32
x??????????????????? ?????? 96g
x=204g
答:需要过氧化氢204g。???????
19.??222???????
20.??解: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 x????????????????????????????????????????16g
x=158g,
答:若制取16克氧气,最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158g。???????
21.??解:设2g氢气完全反应,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H2=Cu+H2O
80????? 2
x?????2g
x=80g
答: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80g。???????
22.??红? 溶液变红? 方案二? 锌粒? 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
23.??常量? 9.3mg? 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实验数据不准确???????
24.??8Al+3Fe3O4=9Fe+4Al2O3? Fe2O3+3CO=2Fe+3CO2? 回收???????
【解析】
1.??
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完全反应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2×2):32=1:8,则:
参加反应20g-2g=18g的气体中氢气的质量=18g×==2g,氧气质量=18g-2g=16g;
由于剩余的2g气体可能为氢气也可能为氧气,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g+2g):16g=1:4或2g:(16g+2g)=1:9
故选:D。
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两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1:8,即反应的18g气体中有2g氢气和16g氧气,剩余的2g气体可能为氢气也可能为氧气.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两气体的质量比,此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即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水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是0.18g,则
该水垢灼烧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5.78g-2.96g-0.18g=2.64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
Mg(OH)2=MgO+H2O
???? 58??????????????????? 40??? 18
???? ? x???????????????????? y?? ?0.18g
x=0.58g??? y=0.4g
假设该水垢中不含碳酸镁,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氧化钙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比较计算结果是否相等,若相同,则不含碳酸镁,若不相等,则一定含有碳酸镁,
设生成2.6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z,则:
CaCO3=CaO+CO2↑
? 100???????????????????? ??44
?? z??????????????????????? 2.64g
z=6g
设生成2.56g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
CaCO3=CaO+CO2↑
?? 100?????????? 56
??? y???????????? 2.56g
y=4.57g
因为4.57g≠6g,所以该水垢中一定含有CaCO3、Mg(OH)2 和MgCO3;
碳酸镁和碳酸钙的质量为:5.78g-0.58g=5.2g,
MgCO3=MgO+CO2↑
? 84?????????????? 40???? 44
CaCO3=CaO+CO2↑
? 100???????????????????? ??44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1g,碳酸镁的质量为4.2g,
所以样品中CaCO3和Mg(OH)2的质量比为1g:0.58g=50:29,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题时可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比得出结论。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二氧化碳,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根据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的大小比较再进行分析。
3.??
解:在氧气不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此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而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由于密闭容器内碳与氧气的质量比=12g:20g=3:5,可判断此时12克碳和60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故选:C。
碳在氧气充足时会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气不充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时碳与氧气的质量关系,判断12克碳和16克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时所发生的燃烧,而判断最后容器内的物质及质量。
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判断一定质量的物质实际反应时的情况,确定反应后物质,体现出对反应的定量分析的能力。
4.??
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
可得;4+6+111+4=待测+15+0+84
故待测=26
所以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6克,故D是错误的;
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减,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可知a、b、d是生成物,c是反应物,故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故答案B是错误的;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4:15-6:111:84-4=22:9:111:80,故C答案是错误的。
所以正确答案为A。
故选:A。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步骤可分两步:第一,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求出表中待测处的数值。第二,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减,可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哪些物质。通过这两步,该题便可迎刃而解。
该题从多方面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善于总结,这类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5.??
解:设4.0g含钙元素50%的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0g×50%=2g;
由钙元素的质量,可知氧化钙的质量为2.8g
故选:D。
由题意可知,烧杯中最终增加的质量为氧化钙的质量,根据钙元素守恒,可知含有的氧化钙的质量。
本题较难,考查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知识,要运用多种方法计算。
6.??
解:设加入的金属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差为22,设需要铝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m
54??????????????? 6?????48
x?????????????????????? 22
? x=24.75
Mg+2HCl═MgCl2+H2↑△m
24???????????? 2???? 22
所以铝和镁的质量比为24.75:24=33:32
观察选项,故选C。
根据天平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金属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差相同.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要明确天平平衡需使天平两端质量增加相等.
7.??
解:
设锌、镁、铁、铝在与酸反应时都看作+2价金属,则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锌:65;镁:24;铁:56;铝:18.铜不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产生氢气1克,设与酸反应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反应:
M+2HCl═MCl2+H2↑;
x??????????? 2
30g????????? 1g
则,解之得:x==60;
所以,组成该合金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满足一个大于60,一个小于60,故组合为:锌与铁。
故选:D。
假设与酸反应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利用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x的值,然后根据组合的原则,即可正确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组合的原则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组成该合金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满足的数值。
8.??
解:首先写出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O+2HCl=CaCl2+H2O;②Ca(OH)2+2HCl=CaCl2+2H2O;③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比较三个化学方程式可看出:所得溶液都是CaCl2溶液,即溶质都是CaCl2,溶剂都是水。
根据题意知加入的盐酸质量相等,且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所以我们不妨设加入的盐酸溶质质量为1份,根据化学方程式明显可以看出:
三个反应生成的溶质CaCl2,质量都是1份,生成水的质量①反应是1份、②反应是2份、③反应是1份。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可以看出三个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①=③>②
故选:A。
分析三个反应原理可以发现生成物都是氯化钙溶液,所以比较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可以从质量分数的定义入手
本题是计算题型,题中让比较三个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如果利用化学方程式逐一去求,然后再比较,将很麻烦.题中的解答采用了分析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影响三个大小的因素入手,找出关键,可迎刃而解.化学中的计算中在考试概念,考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平时要多角度解题,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9.??
根据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锌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依据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计算生成水的质量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本题条件充足,步骤简单,学生容易解答。
10.??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第二次产生的气体20g+40g-59.8g=0.2g,第1次产生的气体0.1g,第2次产生的气体0.2g,第三次产生的气体0.3g,第四次产生的气体0.3g,说明第三次是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总共生成的氢气为0.3g,对比几份数据,可知每20g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
(2)黄铜(Zn、Cu) 里只有锌和酸发生反应,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2
x??????????????????????????? 0.3g
解得x=9.75g
则铜的质量为:20g-9.75g=10.25g
则铜的质量分数是:51.25%;
答: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51.25%。
(3)由中分析可知当20.0g样品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3g,每20g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则0.3g的氢气需要60g盐酸,(4)反应一段时间,稀盐酸浓度减小,产生的气体速率变慢。
[答案]:
(1)0.2;
(2)51.25%
(3)
(4)稀盐酸浓度减小
(1)由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第二次产生的气体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锌的质量分数进而求算铜的质量分数。
(3)根据生成氢气和消耗盐酸质量分析;
(4)反应一段时间,稀盐酸浓度减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1.??
解:(1)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V×1.18g?mL-1×37%=120g×10%,解得V=27.5mL,
(2)在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选择规格的依据是: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50mL的量筒量取27.5mL浓盐酸,既能一次量出,其规格与27.5mL也最接近,误差会最小,
(3)解:(1)设放出氢气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 73????????????????2
? 800g×10%????????? x
解之得:x=2.2g
答:放出氢气质量为2.2g。
稀释时将浓盐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久置的铁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小明另取一瓶等质量的久置的铁粉与800g10%的稀盐酸反应,结果,放出的氢气的质量远远小于上述(3)中氢气的质量。
故答案为:(1)27.5;
(2)50;
(3)答:放出氢气质量为2.2g。
(4)久置的铁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1)利用m=ρV、进行分析解答
(2)在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选择规格的依据是: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3)根据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各物质间的比,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铝的质量;
(4)久置的铁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求出反应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再计算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题中所给数据和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13.??
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以及解题方法。
14.??
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以及解题方法。
15.??
此题可以直接利用化学方程的简单计算解决即可;
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数值和格式的准确性是这种题目的关键;
16.??
根据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已部分变质,说明样品中既有过氧化钠,又有碳酸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检验氢氧化钠,需要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然后再检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
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对相关的氢气质量求解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8.??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过氧化氢与生成氧气的质量关系,利用这一质量关系可由生成氧气的质量求得分解过氧化氢的质量。
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础计算,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规范的计算步骤、准确的计算结果是解答时注意的关键。
19.??
解:(1)碱式碳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2+(16+1)×2+12+16×3=222.故填:222;
(2)设生成CuO的质量是x。
Cu2(OH)2CO3=2CuO+H2O+CO2↑
???????????????????????????? 160??????????????? ?44
?????????????????????????????? x?????????????????? ?22g
x=80g
答:生成CuO的质量是80g。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铜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只要注意解答规范性即可。
20.??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1.??
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氢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
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题时要注意格式,计算要细心。
22.??
解:(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红;
(2)方案二: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观察到溶液变红;
①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
②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故填:锌粒或碳酸钠;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3)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溶解;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4)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5%=0.8g。
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142
0.8g????????????? ???? ?x
x=1.4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5%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5%。
故答案为:(1)红;(2)溶液变红;①方案二;②锌粒;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3)白色固体逐渐溶解;Al(OH)3+3HCl=AlCl3+3H2O;(4)5.5%。
(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分析;
(2)根据生成的硫酸钠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以及活泼金属、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来分析填写。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4)根据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方程式,由NaOH的质量求出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再求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23.??
解:(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填:常量;
(2)毫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9.3mg;
故填:9.3mg;
(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0g+100g-110.6g=4.4g;
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 x??????????????????????????????????? 4.4g
x=10g
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答: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②经查看药品标签,实际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0%.导致上述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小的主要原因可能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当做二氧化碳了,或实验数据不准确导致;
故答案为: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实验数据不准确。
(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2)根据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再求出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4.??
解:
(1)①金属铝较活泼,所以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生成的氧化物为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和铝和氧气的接触,进而铝制品很耐腐蚀。
②“铝热反应”的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所以在高温下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是生成铁和氧化铝,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9Fe+4Al2O3。
(2)
①B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②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提高尾气的综合利用,所以尾气处理的最佳处理方法 是回收。
③若没有A装置,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C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从而造成结论不准确,或者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即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
故答案为:
(1)①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②8Al+3Fe3O4=9Fe+4Al2O3。
(2)
①Fe2O3+3CO=2Fe+3CO2;
②回收。
③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C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从而造成结论不准确,或者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1)①根据铝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
②根据提示的“铝热反应”的信息进行回答;
(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和探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的目的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