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解决问题》说课稿
丰宁第三小学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是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学习的,为今后的综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对获得的信息做出正确分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而本节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隐藏)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情境式教学,以“县运会”为背景主题,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想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探索,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有不用的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按生本课堂的一般模式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启智引思→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当堂测试→总结归纳。
?(一)、启智引思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探究学习。?课堂引入要注重实效,力求做到短、平、快。情境创设要为教学服务,切实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可根据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可情境引入,也可开门见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问题一个一个的出现便于学生理解思考,也为后面的连乘应用题做了较好的铺垫。然后利用课件出示广播操表演的三个方阵,引导学生提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
课前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并尝试解决问题,获得学习体验。课上,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参与组内的讨论交流,梳理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等。?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设计切实可行的自学提示,提高学生自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要适时参与学生的互助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并给予指导。?
(三)、展示交流
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疑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解惑或质疑。教师对一些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拓展和变化,提升学生认识,促进知识建构。?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中的新发现、新感悟,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每个细节,并适时介入和点拨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进一步完善知识、思想方法等的梳理和建构。?
(四)、巩固提高
一方面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把新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内互助,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教师设计练习题要体现目的性、现实性、开放性和多样性。要有利于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方法技巧的形成,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发展。
(五)、当堂测试
进行课堂检测,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作用。?测试应努力做到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因而测试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基础性、层次性,内容尽量偏重当堂所学,不必过多拓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六)、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着力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用了哪些方法学习?”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问题。它是在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学习的,为今后的综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了解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比较,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对获得的信息做出正确分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而本节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复杂了,如何指导学生从复杂(隐藏)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本课时,我以“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为主线,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
1、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为了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起点,我没有一开始就采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先出现了一个方阵,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寻找信息,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采用主题情境式教学,以“校运会”为主题,以创设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团体操表演方阵为依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改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3、以生本课堂为载体,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开放式的前置作业,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前孩子们去观察发现,提取数学信息、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上大家共同讨论交流,质疑补充、让每个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想法、独到的见解,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 创造性。
4、练习题的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400米训练跑的问题,直接给出问题所需条件信息(设计时我想2题设计一个隐藏条件的题目,但考虑学生生熟不能完成任务删掉了,这两道题在教师的提醒下完成,目的就是及时强化形成技能),三题补充条件目的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要找到相应的有关条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独立进行,也是对本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进行的检测,3题的3个算式的呈现目的式让学生明确解决某一问题,目的是要找到它的相关条件。算是(3)意图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落实学科教学的德育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