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
适用学科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 1.了解NaOH的物理性质,俗称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NaOH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4.了解Ca(OH)2、NaOH的制法,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5.掌握Ca(OH)2的化学性质,掌握鉴别NaOH和Ca(OH)2的方法。6.了解碱的分类和命名及通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2、过程与方法掌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性质,通过对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学习,扩展到碱的性质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总结的学习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物质特殊性与通性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见的酸,常见的酸学了几种以及其性质。
本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常见的碱。
二、知识讲解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解析,中高考考点、易错点分析
考点/易错点1
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1)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NaOH的物理性质及俗称。
2.化学性质
(1)通过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及阅读NaOH 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得出 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的结论。
(2)NaOH与C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3) NaOH+酚酞+H2SO4(HCl),得出NaOH与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Cl=NaCl+H2O
(4) NaOH与盐的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
3NaOH+FeCl3=Fe(OH)3↓+3NaCl
(红褐色)
小结:氢氧化钠跟盐类(含钠、钾或铵的盐除外)起反应,一般生成不溶于水的碱。
3.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1)凡是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SO3等。
(2)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如:
H2O+CO2=H2CO3 H2O+SO2=H2SO3 H2O+SO3=H2SO4
4.NaOH的用途
总结:①NaOH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③NaOH的用途
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特点
考点/易错点2
氢氧化钙
1.制法:由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2.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它的不溶液俗称石灰水,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3.化学性质
(1)使指示剂变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回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3)跟酸起中和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4.用途
(1)建筑材料 (2)制造NaOH,漂白粉 (3)改良酸性土壤
(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uSO4+Ca(OH)2]石硫合剂[Ca(OH)2+S]
考点/易错点3
碱的命名:由学生总结出碱的命名的一般方法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
【例题2】
【题干】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 NaCl B. KOH C. MgO D.Cu
【答案】B.
【解析】碱是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组成的
【例题3】
【题干】如下图所示,通过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能使气球鼓起来的是( )
广口瓶中的物质 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A CO2 NaOH溶液
B O2 浓硫酸
C CO 石灰水
D NaOH固体 水
【答案】A
【解析】结合物理知识,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鼓起来,说明瓶中的压强减小,可能是两种物质相互作用吸热,也可能是气体被液体吸收。A中CO2被NaOH溶液吸收,瓶中压强减小;B、C两种物质不反应,也不互溶;D中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气球变瘪。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烧碱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醋酸溶液
【答案】A
【解析】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为化学反应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食盐溶液
【答案】C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质质量减小,且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溶液质量增加;食盐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般很稳定,如果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质量会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巩固】
1. 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答案】D
【解析】消石灰、熟石灰均为氢氧化钙;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
2.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如下表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
物质 番茄汁 糖水 牙膏 肥皂水
pH 4 7 6 10
A.番茄汁 B.糖水 C.牙膏 D. 肥皂水
【答案】D
【解析】常温下,物质显碱性,pH>7
【拔高】
1.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1) BD GH (2) Ca(OH)2+2HCl═CaCl2+2H2O (3) NaOH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4) NaOH和Na2CO3
【解析】稀盐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与Fe反应生成氢气;与Fe2O3反应生成FeCl3,溶液为黄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B和D试管中有气泡出现,G和H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无明显现象的是F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反应后试管中为红色溶液的有A和E,加入过量某溶液能变蓝的是A,加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的是G和H,过滤后向滤液加盐酸仍有气泡产生的是G,滤液中有未反应完全的碳酸钠和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
课程小结
(1) NaOH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3) NaOH的用途
(4) 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特点
(5) Ca(OH)2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6) 碱的命名
(7) 碱的通性
课后作业
【基础】
1.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晶体 C.蔗糖 D.铜
【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巩固】
1. 小明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肥皂水 雨水 糖水 柠檬汁 洗洁精
pH 10.2 5.2 7.0 2.5 12.2
由此判断:
(1)碱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答案】(1)洗洁精 (2)肥皂水(或洗洁精)
【解析】pH越大碱性越强
【拔高】
1.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同学们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
【答案】Ca(OH)2微溶于水 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酚酞 稀盐酸 溶液变为红色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密封
【解析】Ca(OH)2 微溶于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