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9
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历史歌谣
北周到了581,???? 外戚杨坚大权集,????
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 南朝北朝归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 发展生产重吏治,????
提倡节俭反奢侈,???? 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 社会经济大繁荣,????
粮食布匹都丰盛,?? ? 二十多年人口增。
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呢?
客观条件: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④陈朝统治腐朽
主观条件:隋朝的强大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经济: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五铢钱)和度量衡
②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三省六部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人口激增
垦田面积扩大
粮仓丰实
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渠
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钱塘江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长安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真的是为了看琼花吗?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长时间在北方,如何对南方实行有效的管理,是历代统治者都绞尽脑汁去考虑的问题,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可以缩短南北方的距离,更有效地加强了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
材料二: 在经济上,从六朝开始,南方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经济重心虽在北方,但北方的人口众多,长安,洛阳等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官员和军队,为了保证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隋朝必须转运江南地区富庶的物产到北方。
(1)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1、目的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课本上哪些内容体现出这一点)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 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但当时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探究活动
今日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有何区别?
拓展延伸:
我国正在申请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觉得我们该做些什么?
《汴河》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重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家来说:(1)材料一胡曾对隋朝大运河开凿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皮日休为什么说“此河”的修建“共禹论功不较多”?
(3)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汴河》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重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亡原因:
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的奢侈腐化
分析:
夸大开运河对隋亡的影响
既肯定开运河的功绩,
也指出巡游江都的腐败,
比较全面,比较中肯。
隋亡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奢侈腐化,滥用民力。造成
徭役无时,干戈不已,民不堪命
直接原因:
隋末农民大起义(611年开始)
开通大运河(重点)
1.开通:从 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目的:加强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___________。
3.条件:
4.概况:
(1)三点:以_____中心。北达 ,南至_____。
(2)四段:永济渠、_______、邗沟、_______。
(3)五河:海河、_____、淮河、_____和钱塘江。
南北交通
全国的统治
洛阳
余杭
通济渠
江南河
黄河
长江
涿郡
605年
5.地位:全长两千多千米,是_________最长的运河。
6.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的交流。
古代世界
南北经济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北通涿郡之渔商(海产品),南运江都之转输(粮食),其为利也博哉
7、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年开始开凿的?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共分几段?连接了哪几大河流?
3)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4)对大运河做出评价。
4)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①隋炀帝②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2)①四段②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北抵涿郡,南达余杭,中心在洛阳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 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结合这条材料分析为什么隋文帝要废除旧的制度
(1)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效力。
(2)官吏的选拔权由地方权贵垄断,不利于中央集权。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各阶层带来了什么影响?
分
析
讨
论
1、你认为科举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2、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考试这种形式选拔人才,你对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何看法?
白岩松郑州大学演讲:如果没有存在很多很多毛病的高考,我们没有机会面对面对话,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方式。
浙江某重点中学励志之语: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权二代吗?
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多度役使民力,计划了社会矛盾,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启示: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必须正确使用民力,大会效力。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隋朝
建立
1、时间:公元______年
2、人物:_____
3、都城:_______
大运河
开通
4、统一:公元_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1、目的:为加强__________,巩固_____
2、规模:以______为中心,北达
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___
3、历史地位:是__________最长的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__________的交流
581年
杨坚
长安
589
南北交通
统治
洛阳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古代世界
南北经济
本课小结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
隋文帝、隋炀帝
1、《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
D
2、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
①洛阳 ②涿郡 ③余杭 ④江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A
中考链接
3、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D
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C
5、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