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 (共21张PPT 含视频) 使用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 (共21张PPT 含视频) 使用WPS打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1 11: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概念阐释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目录
1
顺势而行促合作
2
和平过渡显创举
3
社会主义谱新篇
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数字都是当时真实的数据,来算算吧!
???????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300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300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1 ÷ 0.001 = 1000 (人)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步骤: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
结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一九六七年,粮食和许多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1955年12月27日)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如何?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史料为证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
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
富又强的国家吗?”
——毛泽东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造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剂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农村生产资料的90%,农民的生活资料70%左右都靠手工业,城市居民也需要大量的手工业产品。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各种工艺美术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就不能把古代的生产方式改变为近代的生产方式,就不能提高其生产力,也就不能把手工业者由穷困的状况引到富裕的境地。
——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问题思考: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返回目录页
公私合营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父亲荣德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民族资本家,因主要投资面粉加
工业和棉纺织业上,有“面粉纱布大王”之称。1937年,荣毅仁进入其父开办之企业系统。
1956年,荣毅仁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完成公私合营改造。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国中际信托投资公司”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
他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共赢。
1993年一1998年,荣般仁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毅仁
荣德生(居中)
null

方式
公私合营
政策
赎买政策(创举)
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
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特点
和平过渡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返回目录页



合作探究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大革命的过程里,社会财产没有遭到损坏,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社会生产没有下降。恰恰相反,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三大改造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个体农民私有制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行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
三大改造的意义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的局限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null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
三大改造实质:
生产资料 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固原杨郎村首次为579户合作社社员分红

12月21日,杨郎村文化活动中心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该村举行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分红大会,为579户合作社社员首次分红共5万元。据了解,2018年,杨郎村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村企合作”的经营模式,将财政注入的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投入企业,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发展种养殖产业。一年来,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企业运行良好,年底村集体经济收益16万元,其中5万用于公益事业,5万用于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社员分红5万,应急保障资金1万元。
改革,中国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