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数据安全
1. 《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安全面临的威胁和进行数据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增强数据安全意识。(信息意识)
·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数据加密)对文件和数据进行保护。(计算思维)
·认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能根据需要及时备份与还原数据,确保数据安全。(信息社会责任)
3. 学业要求
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并能通过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保护。
4.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对数据、信息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更加认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本节通过学生对自己使用网络学习、购物、交流、娱乐等网络数据安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安全和保护奠定基础。
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使用软件、网络和数据工具并不陌生,高中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比较强,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采用思维导图工具总结数据安全知识,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据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后学习的帮助。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数据安全意识,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掌握数据保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能根据需求,应用恰当的方法保护数据。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体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小组协作学习法(4~6人一组,组间分工明确,组长负责制)、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环境设置: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广播软件、按标准要求安装的操作系统和软件、适合小组协作的机房布局。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活动“我们的网上数据是否安全”,引发学生对网上数据存储和安全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数据与本地数据一样,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数据更安全,就成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登录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站,查看“态势报告—安全报告”中的年报和月报,了解2012—2018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归纳总结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存在于哪几个方面,总结得出数据安全的两个重要含义,即数据防护的安全和数据本身的安全。为保证数据的安全,采取的策略是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加密工作。首先,安排学生上网搜索数据备份方法。接下来,安排学生开展一项数据加密与解密的小组对抗赛活动。最后,教师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体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解决本课教学难点。虽然本课教学内容可独立成章,但数据安全的教育和学习应贯穿于信息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7.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将本节课所需学习资料(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帮助文件、学习素材等)下发到学生机桌面学习文件夹中
浏览资料
初识任务,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1. 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项目式学习已经不陌生了,从健康数据到智慧交通,再到用水决策,进而到智能交互,数据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资源。因此,数据是否安全显得日益重要,保护数据安全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经常使用网络,那么网上数据是否安全呢?
2. 师生讨论:网络学习平台记录了学习课程、学习时长、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数据;购物平台、交流软件等平台也有大量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如果数据泄露,可能造成哪些风险?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数据存储在哪里?数据泄露原因有哪些?有何措施能使网络数据更安全
梳理旧知
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活动
1. 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因虚假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人均133元。
2. 提问:登录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站,查看和下载《2016—2018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分析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发展态势,并查看2017年和2018年报告,进行对比,说明数据安全的形势
查看报告
发表观点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安全的形势
学习新
知识
1. 组织学生浏览《2016—2018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和《2016—2018年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等文件,分析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填写表格。
2. 学生交流、汇报。
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计算机病毒:影响软件和硬件正常运行,破坏数据正确与完整,导致系统崩溃。
黑客攻击:入侵、扰乱、盗窃、破坏。
数据存储介质损坏: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电磁辐射。
个人失误:密码简单、轻信他人、安全意识弱。
非法数据交易:盗取、贩卖。
安全漏洞:软件、硬件漏洞。
……
阅读文件
归纳梳理
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
归纳梳理
总结归纳出结论,教师展示数据安全板书(思维导图)
聆听思考
熟悉和掌握搜索信息与交流信息的技能
综合运用,数据保护探究活动
1. 了解数据保护方法。
(1)上网搜索备份数据的方法。
(2)交流和讨论后给出数据备份方法:可移动存储设备备份和网络备份等。
(3)提出问题:云存储需要注意什么?设置密码应遵循哪些规则?
2. 活动内容:数据加密和解密小组对抗赛。
数据加密是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为明文。加密、解密的核心是密码学。数据加密是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信息安全的作用。
3. 项目分工。
以4~6人为一个小组,组内分成设置密码组和破解密码组,明确任务
查阅资料
交流讨论
明确分工
项目活动的开展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为后面章节(计算思维)的学习做铺垫
综合运用,数据保护探究活动
4. 活动过程。
(1)教师提供数据加密和解密的相关帮助文件。
(2)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数据加密方法,给文件设置密码,将明文数据变成密文数据。
举例:采用替换和置换的方法对字符串"bj"加密,用0~26以内的整数替换明文的每个字符,空格符=00,a=01,b=02,…,z=26,替换后为"0210"。
请写出对字符串"bj tj hb"的加密方法,小组可以自行设计规则,并用文字表述出来。
(3)搜索对文件进行保护的工具软件。
教师演示文档处理软件的文件加密保护功能和压缩软件WinRAR和WinZip的压缩与加密功能。
学生上网搜索“文件加密软件”,查找相关信息。
(4)使用WinRAR工具软件对“保密文档.txt”文件进行压缩和加密操作,密码设为4位数。下载一款“文件解密软件”,尝试破解此加密文件,使用不同位数和多种组合密码,填写活动学习表,完成问题讨论。
(5)两个小组间交流加密文件,尝试破解对方的密码,记录测试结果
理解规则
参与活动
作为学生过程性学习成果
项目交流评价
1.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交流。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学习优点,改进不足。
3. 教师点评:选择典型成果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对小组协作提出表扬。
4. 拓展延伸:数据加密了、备份了就绝对安全吗?引出下一代通信技术。
介绍国家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号”的相关知识
展示交流
评价改进
思考拓展
培养学生展示交流的能力,将学生作品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数据安全既包括信息设备的安全,也包括这些设备中数据的安全。数据安全即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意识要与数据安全等同起来。数据保护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保障个人的数据安全,更要保障国家的数据安全,国家发展战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同时,更要强化数据资源的保护力度,我们今天学习数据保护就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回顾知识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提升第4题,将设计方案和依据以文档方式提交到个人学习空间中,强化应用效果
完成作业
知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