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 ------《清明节,面对面》
一、活动主题:?
清明节,面对面?
二、活动主题设定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这一时节,大地春和景明,草木返青。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因此,我结合清明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可以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焕发新的时代文化精神。本次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思路而设计。?
三、活动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清明节?
四、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节气特点和特有食谱,引导学生科学地看待清明节所蕴含的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
3、能结合清明节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4、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活动重点?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清明节的资料,并记录其相关习俗。?
2、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六、活动难点?
1、学生能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七、活动准备?
1、搜集清明节的相关资料,组内筛选整理,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清明节习俗。?
2、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中先辈的经历,关注扫墓活动中的习俗。?
3、搜集与清明节相关的诗句,谚语,故事等。?
4、教师提供小组合作开展活动的评价要求,以便学生在活动中对照评价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八、活动时间?
四――五周,共计5课时(采取长短课结合的形式)?
九、活动步骤?
四个阶段:主题设定――活动开展――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十、各阶段内容安排及课时分配?
(一)主题设定阶段(1节短课)?
1、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需求,全体学生商讨确定活动主题。?
2、教师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各小组制订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
3、设计活动计划表。?
(二)活动开展阶段(2节长课)?
1、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清明节习俗的资料。?
2、集体讨论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如果材料不足,还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资料。?
3、写一写自己家过清明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
(三)成果展示阶段(1节长课)?
1、个人学习成果展示,交流习作。?
2、集体合作成果展示。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四)总结评价阶段(1节短课)?
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内容?评价标准?
查找资料?能自己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与清明节有关资料。??
整理资料?能记录有关清明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能根据记录的要点练习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
小组交流?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
个人习作展示互评表?
?内容?评价标准?
过节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
清明的习俗?能写清楚清明的习俗。?
?印象深刻的事?
所写的事与清明联系紧密,重点突出。?能写清楚自己的感受。?
小组展示互评表:?内容?评价标准?
参与度?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活动,相互合作。??
?自信心?小组成员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形式?形式多样,有创意。??
?质量?内容丰富,介绍清楚。?
?学生交流自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
?教师总结:表扬在活动中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指出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附:案例展示?
课例展示为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的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清明节,面对面?
师出示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同学们,在这首诗中蕴含着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谁知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这一时节,大地春和景明,草木返青。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清明节的由来。(第一小组展示手抄报)?
师:我们现在的清明节是吸收融汇了寒食节的祭扫,上巳节的踏青等内容,所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风俗习惯。?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清明节的由来使学生感受到清明节悠久的历史以及不同时代赋予的独特的习俗。?
(二)作品展示——文化,面对面?
1、谁来说说我们家乡过清明的传统习俗。(第二小组用照片展示踏青、祭扫、饮食等方面)?
2、在古时人们的眼里,清明节期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日谓之丽日,风谓之和风,吹柳眼,绽花心,拂香尘。千花发蕊,万草生芽,谓之春信。”在如此生机盎然的日子里,既要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崇敬,同时也不能辜负眼前旖旎的春光,这体现的就是所谓“逝者安息,生者奋发”吧。同学们又是怎样度过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呢?讲讲你家过清明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交流习作,第三小组展示)?
3、你还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清明习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清明节的习俗。(第四小组用制作的书签展示)?
4、你对哪个清明习俗感兴趣?有没有你认为不好的清明习俗呢?(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优秀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等等)我们要文明祭祀,绿色祭祀。?
5、清明节时,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江南吃青团子、客家人吃艾粄、厦门吃薄饼……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第五小组用PPT展示)?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清明踏青的小吃。现在青团也传入我们北方,就连肯德基都学习了我们的作法,推出了美食青团。可见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播放青团的制作视频。?
清明节深厚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有许多经典的诗句,谚语,故事等。(第六小组用文化乐园展示)?
诗词: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谚语: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设计意图】设计环节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引导学生把所见所知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三)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生小结活动收获,宣布总结评价阶段进行时间。?
(四)搭建平台,作业展示?
把各组的成果展示内容布置在学习园地中,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习搭建展示平台,分享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板书设计?
?清明,面对面??
习俗????????文化?
教学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能紧密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在学习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实施的能力。但学生的展示成果还不够多元化,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