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农民起义及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
2、分析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较之以往农民起义的进步性及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史事、《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等材料,列举明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2、阅读有关明末社会状况的材料,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经过。
3、通过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明朝政治的腐败导致明中后期的统治危机,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认识统治腐朽、搜刮民财、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理解以民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灭亡与清军
入关。
2、难点:
农民起义较之以往的进步性及明朝内外交困政局。
教学准备:
结合教学过程制作课件,设计导学案。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明朝的建立与发展,虽然
封建制度整体已呈现衰落趋势,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那么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如何逐步走向灭亡的呢?首先大家来看一首歌谣。
(利用课件展示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师: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给学生思考时间,并准备利用《闯王进京图》引导学生答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通过图片简介知道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强大的明王朝怎么会被小小的农民起义推翻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学习。)
2、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要解决的问题:1)如此强大的明王朝是如何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有它自身的原因吗? 2)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3)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什么能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与拥护?
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导学案看书。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政治腐败的表现:
生: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师进一步引导,在大屏幕上出示材料:
材料一、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
材料二、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材料三、《明史.职官志》载:明朝中期以后,“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引导学生理解明末“宦官专权”也是导致其政治腐败的一个表现。
2)政治的腐败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统治者不恤民力,大肆搜刮民财。汇报社会动荡的表现。
生: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带头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3)农民起义的原因:
生: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财政危机,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崔征如故。
4)李自成起义受到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的原因:
生: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李自成起义军建立政权,推翻明朝:
生: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攻陷北京城,明末帝崇祯自缢,标志着明朝的灭亡。
6)明朝后期处于内外交困局面,之前我们所谈到的都是其灭亡的内部原因,那么外部原因是什么呢?明后期,处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回顾女真族历史),生汇报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师:简要交代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及其投奔多尔衮降清,带领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史实。
师:通过我们对这节课主要知识的梳理,请同学们综合分析:1、明朝灭亡的原因?2、努尔哈赤与宋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生:1、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和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是明朝灭亡的内部原因,满洲的兴起给明朝造成严重威胁,明朝末期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导致其灭亡。其中政治腐败是明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2、努尔哈赤与宋元时期的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等少数民族首领都统一了本民族各部,建立了本民族政权,推动了本民族经济发展,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作业:完成课后活动第一、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