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5 14: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 学 设 计
求 知 . 明 理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4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
??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知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掌握了两种物质混合实验的操作方法,能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物质混合后发生变化的现象。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这种新物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初步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在试验中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通过与常见气体作对比来判断未知气体。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火柴、细木条、蜡烛、集气瓶?、小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
(一)预设目标,创设情景。
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二)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了一杯神奇的液体,现在将一枚鸡蛋放入这杯神奇的液体,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内化为学习科学固有的知识和技能。
互动导学
(一)自主学习,合作生成。
探究活动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猜猜看,这种神奇的液体是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眼睛看、鼻子闻、尝一尝)。
课件出示小提示
2.这种神奇的液体就是--白醋(板书)
3.老师还带来了厨房里的另一种物品,你知道是什么吗?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
4.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怎么办?
学生大胆猜想(眼睛看、鼻子闻、摸一摸、捏一捏)
其实老师今天带来的就是同学们说的--小苏打(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桌子上的小苏打和白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要想知道是什么物质,就要掌握一定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该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掌握一种学习科学的技能,同时大胆猜想、科学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过渡。
探究活动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师:如果我们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同学们猜一猜。
  2.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它到底是什么,所以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课题)
要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去做什么呢?
生:做实验......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猜想并不等于实践,也不能说服人,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科学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吧!
教师介绍新伙伴--实验仪器,然后让学生用这些仪器设计一个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变化的实验。
学生发言说实验过程
  师:操作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
  5.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活动记录表一。
汇报交流:你们的实验一定有新发现吧?请说一说。
小结: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说明产生了一种气体(板书:气体)。
【设计意图】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意识,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参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探究活动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1.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气体?怎么去验证?
学生发言
师:用火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检验行吗?用燃烧的蜡烛呢?
(课件出示两种实验的操作方法)
2.再说一说操作时注意什么?
3.小组合作实验,并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填写记录单二。
汇报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在向蜡烛倾倒时又发现了什么?(是比空气重的一种气体)(板书: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5.根据以上的实验,你能说出这是一种什么气体吗?(微课播放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结:二氧化碳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板书: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比空气重的一种气体’这一知识点有难度,教师可以和氢气球作比较,氢气球松手向上飞走了,这种气体下降了,才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教师即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一举两得,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6.观察集气瓶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你怎么去验证?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科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你知道吗?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也是一种有害气体,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和预防。(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学好科学的用处是多么广泛。让学生利用课内学会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去探究和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即拓展了学生视野,又进行了品德教育。
三、标低导结
  (一)达标测学,反馈强化。
1.选择题 2.判断题(课件出示检测题)
(二)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的实验成功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信息,检测学习成果,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进而很好的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白 醋 不支持燃烧
     +      气 体
    小苏打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
             
           新物质(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理念】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不仅展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且带给学生视觉的艺术享受,达到了提纲携领、总结全课的目的。
【整体设计意图】整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先易后难、层层深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方法上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了猜想、质疑、动手验证的平台,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都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整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了有易到难、环环相扣,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假想,通过观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了猜想、质疑、动手验证的平台,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都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降低发现实验现象的难度,教师设计了简单明了且容易填写的实验记录单,学生通过记录单就可以轻松的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得出结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但由于第一个实验教师没有强调清楚注意事项,个别小组把集气瓶的玻璃片没有盖好或过早的拿掉了,还有在设计第二个实验时步骤不明确,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在做第二个实验使燃烧的蜡烛熄灭时没有成功,使整节课有欠缺,但大多数小组的实验都成功了,基本上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了!
实验记录一: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年级 班
第 小组
我的发现
集气瓶的温度变化
实验前的变化
温度     
实验前后对比我发现温度    
实验后的变化
温度     
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结论
实验记录二:     产生了什么气体
 年级 班
第 小组
我的发现
燃烧的细木条
伸进空集气瓶
燃烧的细木条   
伸进装有气体的集气瓶
燃烧的细木条   
倒向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会 ,
 这种气体会   (上升或下降)。
我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