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2课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2课时,3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5 22: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的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读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学习生字词娱乐张作霖阎振三军阀宪兵侦探严峻暂时押下去李大钊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除开头外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划分文章段落:
(1)第一段(1):讲1927年4 月28日是父亲
的被难日。
(2)第二段(2—7): 讲父亲被捕前的情形。
(3)第三段(8—18):讲父亲被捕时的情
形。
(4)第四段(19—29):讲父亲在法庭上与
敌人作斗争的情形。
(5)第五段(30—33):讲父亲被害后,全
家人异常悲痛的情形。再见!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学习被捕前部分(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的春天?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1927年的春天。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烧掉文件、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么严重的局势的?
(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工作;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着革命工作)学习被捕时部分交流讨论:
(1)说说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同志被捕经过的。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5)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学习被捕后部分(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经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是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有预料,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同敌人作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在法庭上的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学习第四部分交流讨论:
(1)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两句话表达了母女俩什么样的感情。
(3)最后两段与开头有何关系?(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两句话表达了母女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3)最后两段与开头有何关系?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
(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读第1自然段与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1)内容上:母女俩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2)写法上: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拓展延伸
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作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项内容进行补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