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词语。
花圃碱诞生凹陷凸出华罗庚俄裔纬度锲而不舍细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1)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书上画出来。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3)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明确: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第一是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第二是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相互吻合;三是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4)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再见!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听写生字词 复习: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证明一个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阅读第2自然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交流讨论: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自指的是什么呢?阅读第3自然段交流讨论:
(1)找出文章中波义耳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现象细微在哪,司空见惯在哪里?
(2)说说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
(3)交流波义耳的研究结果。
交流讨论,总结三个事例:
自主学习第二、三个事例,填写表格交流讨论:
再次感受全文,课题与讲述的三个故事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读了三个故事,你对课题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全班交流讨论整体感知:
作者运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证实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让我们更加信服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这是学习议论文经常见到的写作方法。写法借鉴:
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即通过列举充分且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观点、说明道理。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典型有力的事例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为典型事例的来源,可以来自于生活,也可以来自于书籍……在描述的时候,要紧扣所要证明的观点,做到描述严谨、重点突出。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请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志者事竟成”等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