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30张ppt】【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30张ppt】【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5 21: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温故知新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115年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制作: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2.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课导入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 罗兹·墨菲:《亚洲史》
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农业的发展
水稻
(1)农作物: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引进越南优良品种——占城稻。
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改进生产技术(秧马),政府政策支持
复种
棉 花
茶 树



宋代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地比以往有所增加。
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1)经济作物:



知识清单1:农业的发展
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1)农业作物: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农业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宋朝织机



棉纺织业:
南宋棉毯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黄道婆,又
名黄婆或黄
母,宋末元
初知名棉纺
织家。由于
传授先进的
纺织技术以
及推广先进
的纺织工具,
而受到百姓
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制瓷业:



(2)制瓷业
(3)造船业发达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造船业:



知识清单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
2.棉纺织:
3.制瓷业:
4.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商业贸易的发展
(1)商业都市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城市布局: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商业都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2)海外贸易的发展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海外贸易范围广



材料一: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二: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支持、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获得丰厚的利润
思考: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市舶司



知识清单3: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都市
1.地位: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2.表现:
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海外贸易
1.地位: 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作用: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范围: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 3 )纸币的出现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市罗一匹,为钱二万。”
——《宋史·食货志》
思考: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纸币的出现有何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北宋·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会子



知识清单3:商业贸易的繁荣
纸币的出现
1.原因:
2.时间:

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会子)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交子”
地点:

名称: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3.地位: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南宋:



问题思考1
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
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


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问题思考2 比较四大都城
西汉长安城
唐长安城
元大都
北宋东京城



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唐到宋元时期市场布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综合四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②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放松
(2)变化原因:

①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仍然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3)特点:

①不同朝代的商业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不同朝代商业发展水平不同);

②商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布局的变化和新兴城市的发展;


(1)变化:


①汉唐时期市场位于固定的区域,市坊分离,经营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②宋元时期市场分散,突破市坊界限,出现早市和夜市。




问题思考3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趋势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生活和思想观念不断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研读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材料三:“湖广熟,天下足”。
——明《余冬序录》
探究: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
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观察图标: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苏湖粮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知识清单4: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