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内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宋朝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难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后来江南的经济却远远超过了北方。你知道我国经济重心是什么时候开始南移的吗?今天我们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农业的发展
1.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2)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3)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4)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2.总结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局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江淮和川蜀一带。)
3.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究二 手工业的兴盛
1.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发展的特点: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手工业的成就?学生回答: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四川、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
(3)制瓷业的成就(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明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3.学生阅读《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相关史事。“右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南宋海船的水密隔舱结构,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反映了南宋造船业水平相当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探究三 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贸易的发展
(1)商业大都市:开封、杭州。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探究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你能从这首诗中汲取哪些历史信息?学生讨论回答:既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和不思进取,同时也反映了杭州作为大都市的繁华。
(3)以南宋的都城杭州和唐朝的都城长安相比,体现了哪些不同的商业特点?学生讨论回答: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市舶司的设立。功能:管理海外贸易。体现了政府鼓励的特点。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它出现在何时何地?
(叫“交子”,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学生讨论回答: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
4.南方商业繁荣的原因
(1)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回答: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了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结合上例讨论一下,南方商业为什么如此繁荣?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5.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开始:唐朝中后期。完成:南宋。
(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这句话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现象?(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农业发展成就
农业的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首位。
发展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完成学生用书习题。
教学反思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得出自己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