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5 21: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
一、稳定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画更是一绝,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作品能够保存的到今天,与常温下碳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活泼直接相关,但是随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活动性______________。
2.“钻石恒永远,一颗恒流传”的广告语,说明碳受日光照射或与______________接触,都不反应。
(英国国王权杖上的“非洲之星”钻石)
3.碳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有_______个电子,得失电子均不容易,所以____________不活泼,画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可燃性(与氧气的反应)
1.氧气充足时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不足时
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还原性(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1.与氧化铜的反应
(1)装置
(2)原理
C+_______CuO________________
(3)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__________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
2.还原反应
(1)定义
含氧化合物中的_________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2)还原剂
还原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3.还原性的用途
(1)用于冶金,能将金属从___________里还原出来。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
CO2+C______________2CO
【答案】一、1.化学性质 大大增强
2.空气、水分
3.4 化学性质
二、1.C+O2CO2
2.2C+O22CO
三、1.(1)①酒精灯 澄清石灰水
(2)2 Cu+ CO2↑
2.(1)氧
(2)夺取氧元素
(3)红 变浑浊
3.(1)金属氧化物 2Fe2O3+3C4Fe +3CO2↑
(2)
重点
一、木炭还原氧化铜
1.实验操作
(1)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3)集中加热; (4)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2.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3.实验原理
C+2CuO2Cu+CO2↑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C在反应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4.实验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二、氧化与还原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简记为“得氧被氧化,失氧被还原”。
2.氧化性、还原性
在反应中物质供给氧的性质叫做氧化性,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做还原性。
典例1 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撤出
【解析】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正确;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正确;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正确;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以防止石灰水到吸入大试管中,错误。故选D。
【答案】D
典例2 (2019·南京选编)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计算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___?
【解析】(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设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 + 2CuO2Cu + CO2↑
12 160
x 80 g
x=0.6 g
【答案】(1)吸附 疏松多孔
(2)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C+O2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C + 2CuO2Cu + CO2↑ 6 g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的是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虽年久仍不变色,这是因为墨中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
A.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氧化性
2.(2019·郑州二模)下列碳单质的各种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焦炭冶炼金属 B.用金刚石做钻头
C.用石墨做铅笔芯 D.用活性炭做冰箱除味剂
3.(2019·华师大附中月考)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1 nm=10-9 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碳纳米管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4.物理学家发现将C60加压到一定程度,可以制造出一种可使钻石凹陷的“超硬”的新型碳材料。关于这种新型的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B.“超硬”是该材料的化学性质
C.构成的微粒不再运动
D.和C60的性质完全相同
5.(2019·上海杨浦区调研)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都具有导电性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7.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其中纵坐标y表示
A.碳的质量
B.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能力提升
8.有关2CuO+C2Cu+CO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还原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9.化学实验中常常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10.(2019·云南开远市模拟)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C.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真题练习
11.[2019·呼和浩特]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12.[2019·宜昌]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A、碳纳米管是一种单质,错误;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正确;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正确;D、碳纳米管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正确。故选A。
4.【答案】A
【解析】A、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故A正确;B、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故C错误;D、新型的碳材料和C60的硬度大小不同,故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A、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错误;B、金刚石不导电,错误;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C60是由分子构成,错误;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这样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正确;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正确;C、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二氧化碳反应,还可以冶炼金属,错误;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C+2CuO2Cu+CO2↑可知,A、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作为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氧化铜作为反应物,质量逐渐减小,故B错误;C、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D、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但是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质量都不变。
能力提升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A、铁钉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正确;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错误;C、高温加热黑色的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红色的铜,正确;高锰酸钾为紫色固体,溶液水得到紫红色的溶液,正确。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正确;B、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错误;C、碳在反应中与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正确;D、实验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故选B。
真题练习
11.【答案】B
【解析】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C、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正确;B、石墨和C60是由同种原子不同排列方式构成的,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都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正确;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