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6 22:31:19

文档简介

专题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潜心贯注(qián)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
【答案】C
【解析】A项,校补(jiào);气冲斗牛(dǒu)。B项,窥探(kuī) 。D项,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答案】C
【解析】A项,“哀”应为“衰”;B项,“叠”应为“迭”;D项,“式”应为“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答案】D
【解析】D.“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此处应用“淋漓尽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C.遵义市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将“他对我”改为“我对他”;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而且”改为“但”;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安全”。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答案】B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是反复。“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是暗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是对比。“一月不梳头”是引用。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D.《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答案】B
【解析】用排除法,《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而是散文。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8.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9.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


10.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11.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_____________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_____________
12.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3.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4.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5.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



16.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17.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7.【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8. 【答案】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性格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应该分别从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角度来概括归纳。
9.【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文中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10.【答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过渡段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结合原文内容回答即可。
11.【答案】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本题注意要对课文内容全面了解。
12.【答案】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主要事件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3. 【答案】“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4.【答案】“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形象描写,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15.【答案】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要结合全文主旨来考虑。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随便合并,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理解。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16. 【答案】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文章最后表明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7.【答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来写即可。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刘德华的“厚脸皮”
陈亦权
1982年,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喽啰的刘德华和林子祥、马斯晨、缪骞人等人一起在海南岛参加《投奔怒海》的拍摄。在拍外景戏的时候,他们经常坐在一辆敞篷货车上赶来赶去,一路上都特别枯燥和乏味。
有一次,刘德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唱歌给大家听好不好?”
马斯晨和缪骞人等人一听,都吓了一跳,唱歌?也不想想身边正坐着林子祥呢!他可绝对是当时香港乐坛的老大,有他在场一般人哪还敢唱歌?就连有着“粤语流行歌曲开山鼻祖”称号的许冠杰都曾表示“有林子祥在场会觉得压力特别大”。马斯晨和缪骞人不约而同地往林子祥脸上看去,刘德华也像明白了两人的意思,可是他不但没有胆怯或者难为情,还对林子祥说:“我就唱两首你的歌,你帮我指点指点,给点意见吧!”
旁边的人都暗暗笑话刘德华,连许冠杰都觉得有压力的人,你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居然敢在林子祥面前亮一嗓,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林子祥的儒雅是圈中出了名的,他自然不会拒绝刘德华,当刘德华唱起了林子祥的代表作《分分钟需要你》后,车上的人都笑了,相比于林子祥那清晰明朗的嗓音,刘德华那低沉粗犷的嗓子实在显得太滑稽了。林子祥认认真真地听着,最后他夸奖刘德华说:“你的嗓子很特别,很有磁性呀!以后有机会的话来我的录音棚里玩吧!”
谁都听得出来,这只是林子祥给刘德华这个晚辈的一句客气话而已,并不是真的邀请刘德华去他的录音棚,刘德华却像完全没听明白这是句客气话似的,电影拍完回到香港后,刘德华还真的就经常去林子祥的录音棚里玩,有时候是观察别人创作和演唱,有时候则是自己试着一展歌喉。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得到了林子祥的很多提点和帮助。
就这样,刘德华抓住这个机会唱啊唱,居然还真唱出了一点小名堂。1985年,他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正式向歌坛进军;五年后,刘德华靠着《可不可以》和《再会了》两张专辑奠定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跻身四大天王行列……
“我真是厚脸皮!”在前不久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刘德华说起这段经历时这样笑着评价自己,不过接着又说,“可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的脸皮不是那么厚,能有今天的刘德华吗?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害怕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你就应该全力向前冲!”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答案】成名前的刘德华在拍摄电影期间“厚着脸皮”主动唱歌给林子祥等人听,又到林子祥的录音棚去向他学习、求教,进步很大。
【解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刘德华”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刘德华”与“林子祥”之间发生的事件。
19.题目《刘德华的“厚脸皮”》中“厚脸皮”一词加了引号,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答案】“厚脸皮”的本义指不知羞耻,在本文中指刘德华不惧怕别人的议论,不害怕展示自己,坚持向别人请教。
【解析】考查题目中“厚脸皮”一词加了引号的目的。可从“厚脸皮”的本义和语境义的角度分析作答。“厚脸皮”的本义指不知羞耻。“厚脸皮”的语境义是指刘德华不惧怕别人的议论,不害怕展示自己,坚持向别人请教。所以在这里是个褒义词,有了特殊意义,所以加了引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20.文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当时马斯晨、缪骞人等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有何作用?
【答案】从对马斯晨、缪骞人等人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对刘德华不知天高地厚的惊讶和不解,从侧面表现刘德华的勇敢和“厚脸皮”。
【解析】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文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当时马斯晨、缪骞人等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对刘德华的侧面描写。最终的目的是表现刘德华的勇敢和“厚脸皮”。次要人物是为主人公服务的,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品质。
21.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古典文学,刘德华醉心于唱歌,最后都有所成。他们的经历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示例: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要害怕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厚着脸皮”全力一试,最后就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比较阅读。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古典文学,刘德华醉心于唱歌,都有一种“厚脸皮”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应该学习“厚脸皮”的精神。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要害怕展示自己,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8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潜心贯注(qián)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C.遵义市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人物传记,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D.《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8.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9.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


10.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11.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_____________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_____________
12.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3.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4.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5.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



16.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17.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刘德华的“厚脸皮”
陈亦权
1982年,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喽啰的刘德华和林子祥、马斯晨、缪骞人等人一起在海南岛参加《投奔怒海》的拍摄。在拍外景戏的时候,他们经常坐在一辆敞篷货车上赶来赶去,一路上都特别枯燥和乏味。
有一次,刘德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唱歌给大家听好不好?”
马斯晨和缪骞人等人一听,都吓了一跳,唱歌?也不想想身边正坐着林子祥呢!他可绝对是当时香港乐坛的老大,有他在场一般人哪还敢唱歌?就连有着“粤语流行歌曲开山鼻祖”称号的许冠杰都曾表示“有林子祥在场会觉得压力特别大”。马斯晨和缪骞人不约而同地往林子祥脸上看去,刘德华也像明白了两人的意思,可是他不但没有胆怯或者难为情,还对林子祥说:“我就唱两首你的歌,你帮我指点指点,给点意见吧!”
旁边的人都暗暗笑话刘德华,连许冠杰都觉得有压力的人,你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居然敢在林子祥面前亮一嗓,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林子祥的儒雅是圈中出了名的,他自然不会拒绝刘德华,当刘德华唱起了林子祥的代表作《分分钟需要你》后,车上的人都笑了,相比于林子祥那清晰明朗的嗓音,刘德华那低沉粗犷的嗓子实在显得太滑稽了。林子祥认认真真地听着,最后他夸奖刘德华说:“你的嗓子很特别,很有磁性呀!以后有机会的话来我的录音棚里玩吧!”
谁都听得出来,这只是林子祥给刘德华这个晚辈的一句客气话而已,并不是真的邀请刘德华去他的录音棚,刘德华却像完全没听明白这是句客气话似的,电影拍完回到香港后,刘德华还真的就经常去林子祥的录音棚里玩,有时候是观察别人创作和演唱,有时候则是自己试着一展歌喉。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得到了林子祥的很多提点和帮助。
就这样,刘德华抓住这个机会唱啊唱,居然还真唱出了一点小名堂。1985年,他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正式向歌坛进军;五年后,刘德华靠着《可不可以》和《再会了》两张专辑奠定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跻身四大天王行列……
“我真是厚脸皮!”在前不久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刘德华说起这段经历时这样笑着评价自己,不过接着又说,“可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的脸皮不是那么厚,能有今天的刘德华吗?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害怕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你就应该全力向前冲!”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19.题目《刘德华的“厚脸皮”》中“厚脸皮”一词加了引号,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20.文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当时马斯晨、缪骞人等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有何作用?





21.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古典文学,刘德华醉心于唱歌,最后都有所成。他们的经历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