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05 21: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克和千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会正确使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践体验,建立克与千克质量概念,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学情分析
???????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及克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预留汇报
1、师问: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出示主题图中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 生答:买过。然后看主题图。
2、师问: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表示什么意思?
???? 生答:蓝莓13元,500克。表示买500克蓝莓,需要13元钱;桃子2元5角500克,表示买500克桃子需要2元5角;橘子3元2角,500克,表示买500克橘子需要3元2角;苹果1千克,9元4角,表示买1千克苹果需要9元4角……
3、师问: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 生答:我们使用的其他的质量单位有斤、公斤、两等。
4、师说: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 学生齐读课题:克和千克。
活动2【导入】问题出示
1、大屏幕出示自学问题。
阅读教材101页例1和102页例2,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1)计量什么物品用克作单位?1克有多重?(2)计量什么物品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
2、师问: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自学问题?
?????1个学生读自学问题。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
1、师说: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边读边画出重点内容。
????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101页例1和102页例2,的内容,思考和整理答案。
2、师说: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活动4【讲授】交流完善与点拨深入
1、认识克。
(1)师问:计量什么物品用克作单位?
?????生答: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师问: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答:一包口香糖重3克。
?????师问:谁还能说一说?
?????生答: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一袋菊花茶重12克。
?????生答: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一袋美味瓜子重100克。
?????师出示幻灯片的同说:口香糖、菊花茶和瓜子都是比较轻的物品。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师板书: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
(2)师问:1克有多重?
????????生答:1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3人左右回答。)
????????师问:大家通过读书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大家想不想感受1克的重量?
???????生答:想感受。
(3)?师说: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钱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在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学生随着老师的话语做出相应的动作,感受1克的重量。
(4)师问:现在,你能从装了黄豆的纸杯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试着从纸杯中取出大约重1克的黄豆。
???????师问:你取出的黄豆有几粒?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生答:xx粒黄豆大约重1克,我感觉他们的重量跟1个2分钱硬币的重量差不多。(3、4个同学回答。)
?????师说:那到底多少粒黄豆大约重1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答: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
2、认识天平
(1)?师说:我们就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结构及用法。)
???学生一边倾听老师的介绍,一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称黄豆的过程。
(3)师说:啊!7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都谁猜对了?大家都拿出7粒,掂一掂,感受感受。
????????学生都拿出7粒黄豆,放在手心,再一次感受大约中1克的物品。
3、课件出示101页做一做。
????学生找出比1克轻的物品。
????师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学生自由举例子。(预设:1粒黄豆比1?克轻,1根头发比1克轻------)
4、认识千克
(1)师说:出示一大桶洗衣液、一袋大米的实物。观察这两样物品,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1桶洗衣液的净含量是2千克,1袋大米的净含量是25千克。
(2)师说:谁愿意到前面来拿拿这两样物品?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2名学生到前面来拿这两种物品,并说出拿后的感觉。(很重)
??????得出结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表示。(板书)
(3)大屏幕出示2袋盐,每袋500克,算一算2袋盐共重多少?
?????学生回答:每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000克,也就是1千克。
????师问:1千克=?克
????生答:1千克=1000克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师说: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把盐放在手中,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师说: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学生可以自由说一说。
(1)认识盘秤
????课件出示盘秤
????师说: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生答:这台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师说: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
????生答:这袋洗衣粉有1千克。
????师说:你怎么知道这袋洗衣粉是1千克的?
????生答:因为它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洗衣粉有1千克。
????师说:如果指着5呢?
????生答:就表示洗衣粉有5千克。
?(2)认识弹簧秤
?????课件出示弹簧秤
????师说: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生答:弹簧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师说:这些西红柿有多重?
????生答:这些西红柿有2千克。
????师说: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
????生答: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5千克的物品。
(3)认识体重秤
????课件出示体重秤
????师说: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生答:这台体重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师说:这名学生有多重?
????生答:这名学生的体重是23千克。
(4)师说:通过对这3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 ? 生答:这3种秤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 ? 生答:它们都是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几千克。
? ? ------ ? -------
活动5【讲授】拓展反思
师说: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这节课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答:我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生答:我知道1千克=1000克。
生答:我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 ?------- ?------
师说: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6【练习】基础训练
师说:现在我们要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答:准备好了。
师说:我们出发吧!
1、教材105页第1题。
2、教材105页2题。
3、教材105页3题。
4、教材106页6题。
活动7【练习】延展提升
课件出示:
马小虎同学学习了“克和千克”后,写了一则日记:
大家好!我叫马小虎,我今年8岁了,长得胖胖的,体重已经达到50克。我每天早上能吃掉两个重60千克的鸡蛋,喝掉125克的酸奶,然后背着重达3克的书包上学去。
请你判断,他应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准确吗?
师说:希望同学们能正确使用克和千克,不要像马小虎那样弄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