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如: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清朝前期我国手工业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清朝前期出现的商帮对经济的影响。
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会、表演小品等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3.清朝前期经过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我国农业得到大发展,让学生了解在清朝前期我国引进了很多新作物,这为清朝经济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难点:1.如何理解江宁、佛山的手工业工场的性质。
2.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玉米和甘薯的原产地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由于它们生产能力强,对土地条件要求低,产量大,成了荒年穷人度荒的“救命粮”。学习了本课,你就会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学生读课文,完成学生用书自主学习。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学生思考:明末清初社会经济是什么情况?清初那些帝王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材料:正是因为清初统治者的重视,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才使清初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朗读教材相关史事,了解我国在清朝前期推广了哪些农业新品种?起到了什么作用?
(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引导学生分析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接着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并思考:清朝农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集体探究。
教师归纳:①耕地面积增加②兴修水利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④增加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等等。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让学生朗读教材,学习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状况三段内容:
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③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哪些著名的商帮?商帮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
教师投影《清代纺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生产状况,让学生对当时手工工场有一个直观印象。
师投影《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并介绍,让学生感知青花瓷工艺水平高超,工匠智慧不凡。
初学了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①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繁盛,出现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投影《皇都积胜图》,让学生感知北京商业繁荣景象。
②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如:晋商和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让学生朗读教材,学习清朝时期人口增长的两段内容:
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明朝鼎盛时期的人口是多少?②到清朝康熙时期人口有多少?乾隆末年人口发展到多少?③人口增加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①耕地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②过度开采造成环境破坏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④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清朝是我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学习本节课后,可以将以前各朝经济发展的内容按农业、手工业、商业分类,并做梳理,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习题。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要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并多加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