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它不仅是现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准确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总结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通过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难点:a、正确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
b、避免不等式变形中常见的错误
c、正确运用 “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或空集”的规律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3、重难点突破:
既要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同时又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上述的规律性的结论
(四)、教学设计
因为本节内容是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为基础,借助数轴和四类特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上 旧知识的回顾就以这三个问题为主,全部以练习的形式由学生解答完成,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硬笔书写功能,填充功能以及展台功能进行讲评。做好了这个准备工作后新课的讲授就显得尤为简单,两道例题均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只做提示,原有课件中的答案可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幕布遮盖,等学生完成后将幕布取消对照并将其他学生练习在展台展示。第二道例题完成后,教师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可用电子白板上的透明度为25℅聚光灯或者批注功能进行批注,课堂练习的设计由简到难,前2道小题比较简单,第三道小题由学生上台演示,展台展示,教师讲评,结束语可利用电子白板的插入音乐功能,插入轻音乐,布置作业,授课结束
(五)、教学辅助工具:交互电子白板授课系统,
借助电子白板中的工具:硬笔书写,填充,幕布,展台,聚光灯,屏幕批注,插入音乐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完成并在电子白板上展示)
1.(1) 用数轴表示下列不等式:
① X>-1 ; ② X≤2
(2) 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上列两个不等式
(3) 这两个不等式在同一个数轴上有没有公共部分?他们的公共部分如何表示?
(4)请你写出下列数轴所表示的x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5)设a<b,你能说出下列四种情况下不等式组的解吗?
设a < b 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
? ? ?
? ? ?
? ? ?
? ? ?
4.(投影)(口答)解下列不等式组:
结合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三、讲授新课
例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X+2>X ①
X≤2 ②
分析:不等式①与②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若无公共部分,则此不等式组无解.
解: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6.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如下图
可以看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有没有公共部分,此时,我们说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6 (本题让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后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不同学生作业,讲评)
例2 ?解不等式组(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的作业在白板上展示)
2x-1>x+1 ①
x+8<4x-1 ②
解:由 ① 得2x-x>1+1 x>2
解:由 ② 得x-4x<-1-8 -3x<-9 x>3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解是 x>3
基本步骤:(为了让学生看的更清楚,记忆更深刻,用电子白板上的聚光灯)
(1)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
(2)将它们的解表示在同一数轴上
(3)写出原不等式组的解(即为它们解的公共部分).
三、课堂练习
1.不等式组 2x >-4 的解集( )
x-5≤0
A. X>-2 B. -2 < X ≤ 5 C. X ≤ 5 D. 无解
x +1≥0
2. 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是( )
x+2 < 3
A. -1,0,1 B. -1,1 C. -1,0 D. 0,1
3. 求下列不等式组
2x-1 >-4+3x
5x+12 <-4-3x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解不等式组的基础是独立地解其中的每一个不等式,与组成不等式组的不等式的个数无关;在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公共部分时一定要应用数轴.
五、作业
1.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设计
罗万银
X>a
X >b
X<a
X <b
X>a
X <b
X<a
X >b
x< -1
①
x ≥ -1
x≥ 2
x< 2
②
③
x ≥ -1
x< 2
x< -1
④
x≥ 2
-3 -2 -1 0 1 2 3 4 5 6
2
1
3
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反思
1、整体的思路比较清晰:先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辨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点(巩固概念),再接下去是应用新知、巩固新知、再探新知、巩固新知、探究活动、知识梳理、布置作业。整个流程比较流畅、自然;
2、精心处理教材:我选的例题和练习刚好囊括了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在取各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时的四种不同情况,以便为后面的归纳小结做好准备;
3、教态自然、大方、亲切。能给学生以鼓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知识梳理环节崔凯琴同学区分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其实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不一样的,它们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觉得她非常善于总结、类比和思考,所以我及时予以肯定;
4、通过探究新知的环节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去尝试,让学生变得更会思考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不错;
5、在对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致使拖了堂,当然这也存在着经验不足,在做课件时没预先设计的问题;如果我再上一次这个内容我会把探究活动直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问题,而且在小结后我将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也是应用于生活的,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借此也可引出下一节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6、还应更注重细节,讲究规范,强调反思;
7、在知识梳理环节有同学提出疑问:若出现两个一样的不等式它的公共部分怎么找?若有三个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它的解又是怎样的?能否直接就在数轴上画出它的公共部分等问题时有些没能及时给学生以肯定,有些引导不够到位。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它不仅是现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准确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总结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通过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难点:a、正确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
b、避免不等式变形中常见的错误
c、正确运用 “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或空集”的规律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3、重难点突破:
既要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同时又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上述的规律性的结论
(四)、教学设计
因为本节内容是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为基础,借助数轴和四类特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上 旧知识的回顾就以这三个问题为主,全部以练习的形式由学生解答完成,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硬笔书写功能,填充功能以及展台功能进行讲评。做好了这个准备工作后新课的讲授就显得尤为简单,两道例题均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只做提示,原有课件中的答案可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幕布遮盖,等学生完成后将幕布取消对照并将其他学生练习在展台展示。第二道例题完成后,教师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可用电子白板上的透明度为25℅聚光灯或者批注功能进行批注,课堂练习的设计由简到难,前2道小题比较简单,第三道小题由学生上台演示,展台展示,教师讲评,结束语可利用电子白板的插入音乐功能,插入轻音乐,布置作业,授课结束
(五)、教学辅助工具:交互电子白板授课系统,
借助电子白板中的工具:硬笔书写,填充,幕布,展台,聚光灯,屏幕批注,插入音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