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熟练地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
体验构建知识树带来的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善于利用知识树进行整理单元知识的习惯。
学情分析
1.关注兴趣需求
这节整理复习课包括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两部分。在梳理知识环节,如果让学生单纯的口头叙述哪些知识点有联系,其他同学听一遍难以感受到口述者建立的知识联系。所以,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彩笔、胶棒、四开白纸、剪刀等工具,先让学生把知识点写在彩纸上,做成树叶,再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级画出树枝,构建知识树,这样的复习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知识需求
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许多同学把学过的知识点散落在记忆力,彼此之间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需要哪个知识点,学生就再忆这个知识点并提取出来。这就造成同学们对单元知识没有整体认识,为了把知识连成线,织成网,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合作中构建知识树,在组间互评中完善认识。并通过彩色“树叶”、“树枝”对我们大脑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左脑和右脑,它们团结合作,把一张张知识树印在脑海中,便于学生再忆和提取相关信息。
3.关注思维需求
数学课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给学生一根木桩,让学生改造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通常情况下,我们给出具体的情节和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公式计算的过程,容易造成思维定式。今天让学生先改造木桩,就需要学生以木桩为中心问题展开联想,这样及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来构建单元知识树,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整理与复习
教学活动
【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圆柱与圆锥这个单元(张贴圆柱与圆锥的图片),为了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连成片,织成网,同学们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写一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树。
【活动】回顾交流,建构知识树
?1.小组活动
??? 组内交流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根据组长分工,组员在“树叶”上书写知识点,交流知识间联系,粘贴知识树。
??2.小组汇报
??? 各组组长解说本小组的知识树,后面小组关注与前面小组的不同,重点解说本组的创新点。
教师在各组汇报过程中适时引导和点拨,根据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小结:六个组都呈现了本组的知识树,各组的作品体现出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复习的“圆柱和圆锥”。
【练习】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木桩,请同学们把这个木桩变成其它物体。
(1)同学们说一说,你可以把木桩变成什么物体?
(2)提炼、概括学生把木桩改变的方法。
2.解决问题
(1)刷
①只刷侧面,粉刷面积是多少?
②刷一个底面和侧面,粉刷面积是多少?
③全刷,粉刷面积是多少?
(2)削
①削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②削成底面积相等,高10厘米的圆锥,可以削几个?
③削成一个陀螺,陀螺援助部分的高是21厘米,圆锥部分的高是9厘米,陀螺别的体积是多少?
④如果每立方米木头重0.6千克,陀螺的重量是多少?
(3):锯
①每横锯一次,表面积增加多少?
②每纵锯一次,表面积增加多少?
师:除了刷、削、锯还可以怎样改造这个木桩?
【作业】布置作业
同学们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改造这根木桩,请你们先叙述清楚改造的方法和问题,再解答。
【讲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问题,希望你们以后每学习一单元,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