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崛起、建立政权及发展的过程;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和关系,了解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
3、了解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和关系;
4、知道辽、西夏、北宋之间的对峙局面。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1、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兴起:
2、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3、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契丹族
政权名称:
契丹国(辽国)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都城: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建立政权:
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
党项族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兴起:
建立政权:
建立时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元昊
都城:
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
党项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与北宋关系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
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年: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
通使节。
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
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澶州之战
澶州之战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澶渊之盟
内容:
辽军撤回,约定边界;
宋朝给辽岁币;
开展互市。
澶渊之盟
影响: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 苏辙:《栾城集》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思考
澶渊之盟
评价: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与北宋——战争
影响: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
概况:
1、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2、西夏: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其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西夏与北宋——议和
影响: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概况: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小结:
西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辽(契丹)
(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汉族,赵匡胤,开封)
共同开发西北、
北方
战→和
战--------------->和
(澶渊之盟)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