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塘湖中心完小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
这节课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针对这一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数学实验法和小组探究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做实验和观察比较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概括体积的概念。再通过两个长方体大小的比较,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具、模型、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3)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界定比较模糊;
(4)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和实践动手操作兴趣浓厚,探究欲强;
(5)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形成物体体积概念,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中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个透明杯,里面盛五分之二体积的水,若干石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粉笔盒,三条长1米的绳子。
学具:同样大小的透明杯6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2块、沙子若干、橡皮擦一块、大小不同的魔方2个、气球4个、书包1个、书1本、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猜谜,进入课堂。
出示乌鸦图片,学生边演示边说明乌鸦喝水过程。
其他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想一想原因——石子占据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以猜谜、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课堂。通过操作演示石头占据水空间的过程,初步感知物体占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体积的意义
(1)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不同的学具探索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占据的空间有没有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不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认识所有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同时,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为概括体积的概念奠定良好基础。】
(2)说说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比较洗衣机、影碟机、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由书本到实验,再由实验到生活,层层深入,使学生形成所有物体都占据空间、且所占空间有大小之分的观念。】
(3)总结体积的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观察,形成体积概念的表象,总结体积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
(4)说说物体的体积,并比较不同物体体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体积单位
(1)制造迷惑: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引发疑问:分成小正方体后为什么两个长方体可以进行比较而两个魔方不能。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分成相同大小的小正方体后就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魔方不能根据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注意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2)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思考计量体积应用什么单位,猜想常用的体积单位会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过渡到体积单位。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
(3)自学课本28页,观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完成练习纸):
看一看:是什么形体?
量一量:棱长是多少?
说一说:它的定义。
摸一摸: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
找一找:身边有哪些体积相当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4)感受1cm3的大小,说说生活中大概是1cm3的物体,估一估橡皮擦、粉笔等物体的体积。
(5)感受1dm3的大小,说说生活中大概是1dm3的物体,和适合以dm3为单位的物体。
(6)感受1m3的大小:用三根1米长的绳子在墙角围成一个1m3的空间,学生体验1m3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m3为单位比较适合。
【设计意图:一些物体用小的体积单位不合适,过渡引出另一个更大些的体积单位,让学生自己围一围,站一站,感受1m3的大小,加深认识。举例生活中以cm3、dm3、m3为单位的物体,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知识应用
选择恰当的单位。
说说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一起完成日记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同时对长度、面积、体积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日记既是练习,更是总结性的反思学习,让学生清理所学知识,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四)布置作业
第32页练习七,第3题、第4题。
思考: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2cm的正方体,体积是不是2cm3 呢?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加深。启发式思考,为下堂课体积的教学做铺垫。】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是1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 棱长是1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设计意图: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八、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体积概念,认识并能正确运用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巧妙的以语文中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和欲望。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引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探索、实践创新,建构新知。
3、制造迷惑,引发矛盾。
我运用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通过制造迷惑,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联系实际,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教学由浅入深,由生活到数学,再由数学到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
5、练习、总结的创新性、独特性。
新颖而富有创新的练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日记这一语文常见作业形式运用到数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日记既是练习巩固,更是总结提升,这种反思性学习,让学生清理知识,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