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课件+微课+试卷+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课件+微课+试卷+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7 09:53:16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8年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科学家合成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
B.程序员设计计算机程序算法
C.研究稀土金属的结构组成与性能
D.酶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2.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  )
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3.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変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4.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5. 化学学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
A.由单质变为化合物 B.由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
C.由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D.由无色物质变为有色物质
6.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测试溶液pH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9.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装药品
D.制氧气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11.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B.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C.爆竹声中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1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C.CO还原氧化铁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酒精灯停止加热
D.除去H2中混有的CO2和H2O,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二.填空题(共3小题,32分)
16.(12分)认识水的性质和变化:下列是有关水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描述: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c.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d.水是常用的灭火剂;e.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f.氢气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水;g.水可与氧化钙(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其中属于水的物理性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有   ;属于水的用途的有   。
(2)根据上文描述中水的化学性质,写出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   )、   (   )。
17.(10分)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1)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条燃烧时   。
A.发现耀眼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生成白色固体
(2)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
18.(10分)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认识仪器:仪器A的名称是   ;
(2)量取液体: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制取气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除上述仪器外,还缺少一种仪器的名称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分离物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充分反应后,分离剩余的物质需进行过滤,过滤需选择的仪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3分)
19.(6分)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Ⅱ.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Ⅲ.把C试管底部放在即将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1)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继续探究]小明同学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把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20.(10分)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____________、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前提,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   ;
(2)图B所示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图C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   ;
(4)图D所示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检测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A 6.D 7.A 8.C 9.B 10.B 11.C 12.C 13.C 14.A 15.C
二.填空题(共3小题,32分)
16. (1)ab;efg ; cd 
(2)2H2O通电2H2↑+O2↑ ( 分解反应 )、 2H2+O2点燃2H2O ( 化合反应 )。
17. (1) 热 ,光,2Mg+O2点燃2MgO, C; A (2)光合作用 。
18. (1)铁架台 ;(2) DI
(3)酒精灯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
(4) 2H2O22H2O+O2↑ , ACFG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3分)
19.(1)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用时间最短,效果最好 ,物质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水雾 
发烫 
二氧化碳 
20.(1)偏大
(2)防止炽热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部
(3)蒸发; 玻璃棒; 杂质太多堵塞滤纸
21.(1) 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红磷的量不足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 偏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4)酸液飞溅 。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进一步理解化学的价值,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能够判断性质和变化,进一步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理念。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能进行实验基本操作,回顾过滤、蒸发、稀释等重要实验。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含义:在 、 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 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 、 和
物质。
研究领域: 科学、 研制、 开发利用、 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概念
没有 生成的变化
生成 的变化。
变化实质
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 和排列方式。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 。
判断依据
生成。
伴随现象
一般是指物质的 和 发生改变。
伴随 、 、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包含范围
物质形状改变:拉伸、变形等
物质状态改变:三态变化,如挥发。
所有化学反应
二者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 有化学变化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2).“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
(3).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还原性、稳定性、氧化锌、酸性、碱性等
测定
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测定
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经过 表现出来。
(三)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请分析下列描述:①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酒精易挥发③铁杵磨成针④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⑤食物腐烂⑥汽油可以燃烧⑦镁在空气中燃烧⑧冰融化成了水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三、化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四、常见仪器
1. 反应容器
直接加热: 、 、 、 。
间接加热: 、 、 (加热时须垫石棉网)。
2. 存放容器
固体试剂: 。
液体试剂: 、 。
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
3. 计量仪器
称取固体质量: 。
度量液体体积: 。
4. 取用仪器
夹取块状固体: 。
取用粉末状或较小颗粒的固体: 。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
5. 加热仪器: 、酒精喷灯。
6. 固定和支持仪器:试管夹、 (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试管架。
7. 其他仪器:漏斗、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等。
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
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
不要 接触药品;不要 ;
严禁 药品
“节约”原则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未指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 ,固体取的量为 。
“防污染”原则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 , 也不要 ,更不要 ,要放入 。
2. 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先把容器 ,再把药品用 送到容器底部,最后把容器竖立起来。
(2)块状药品的取用
先把容器 放,把药品放在容器 ,把容器 竖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底部,以免 容器。(注意: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 液体药品的取用
标签 。
取用少量液体用 ,
应 在试管口上方,不能
瓶口 试管口。
非滴瓶上的滴管用后要 。
瓶塞 在桌面上。
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 ,并把瓶子 。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
(大量液体取用)
(少量液体取用)
(二)物质的加热
1. 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用 点燃
温度
用 盖灭
酒精量控制在酒精灯的
(1)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先 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仪器底部不能接触 ,否则易破裂。
(3)烧的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
(4)加热时应先要 ,然后再集中加热,否则易破裂。
2. 液体加热
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的 试管
试管口不可朝向
应使试管与桌面成 角;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试管夹从 往 套,夹在 处,用手拿试管夹的 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柄上。
3. 固体加热
药品要平铺于试管底部。
试管口略向 倾斜,防止 。
(三)物质的称量
1.托盘天平的使用
托盘天平常用来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只能够精确到 g。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把托盘天平放在 上,称量前把游码调至标尺的 ,调节天平平衡。
②普通固体药品可放在纸上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要放在 中称量
③称量过程中要“左 右 ”, 称量某物质的质量时,要安装“先大后小”的顺序放砝码,要用 夹取砝码或移动游码。
(1)在称取碳酸钠样品时,样品、砝码位置放反了,所称量的物质的质量为11.5g(5g以下用游码),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取20. 56g的药品?为什么?

2.量筒的使用
①量简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常用的量简规格有10mL、50mL、100mL等
②正确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 。

(四)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仪器的连接
顺序:从左到右,先下后上。
方法:①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沾水润湿,转动插入;
②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③容器口插入橡皮塞:转动插入.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时间:在装置连接好之 ,装入药品之 。
方法:
①先把 ,②再双手 ,③观察到导气管口有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一:①先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 ②再把 ,③再双手 ,④观察到导气管口有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①先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 ,②用 夹住橡皮导管,③再从 中注水,④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内 在一段时间内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①先从关闭 ②再把 ,③再双手 ,④观察到导气管口有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某同学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先用双手握住了容器的外壁一会儿后,再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结果没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为什么?
(2)仪器的洗涤
洗涤标准:
水在仪器内壁既不 。
注意:
容器有油要先用 或 再用水洗.
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要用 溶解后用水洗.。
(5)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危险品图标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 盖灭
浓酸浓碱沾到皮肤上
浓酸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涂上 溶液
浓碱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 溶液
浓酸、浓碱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立即送医,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当堂检测】
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2.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5.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制备和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
C.蒸发食盐水
D.测定溶液的pH
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塞紧橡皮塞
B.配制溶液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9.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10.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三道考题:①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②CO2的制取和收集;③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某同学抽签后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该同学操作有误的是   (填序号).
(3)在第一步操作中,当观察到   (填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4)该同学抽到的是第   题.
1.A 2.C 3.D 4.B 5.D 6.C 7.D 8.C
9.(1)D;(2)F;(3)蒸发皿;(4)坩埚钳。
10.(1)集气瓶 .(2)②③ .(3)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 ② 

课件43张PPT。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汇报人:xxx学习目标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进一步理解化学的价值,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01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能够判断性质和变化,进一步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理念。0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能进行实验基本操作,回顾过滤、蒸发、稀释等重要实验。0301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分子原子变化规律认识应用改造信息功能材料能源环境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没有 生成的变化生成 的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 和排列方式。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 。 生成。一般是指物质的 和 发生改变。伴随 、 、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质形状改变:拉伸、变形等
物质状态改变:三态变化,如挥发。所有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 有化学变化新物质新物质间隔新物质的分子是否有新物质形状状态发光发热一定不一定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辨一辨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2.“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
3.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还原性、稳定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测定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否需要经过 表现出来。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性质变化(固有属性)(动态过程)性质用途变化( )( )( )( )决定反映决定反映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请分析下列描述:①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酒精易挥发③铁杵磨成针④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⑤食物腐烂⑥汽油可以燃烧⑦镁在空气中燃烧⑧冰融化成了水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③⑧⑤⑦①②④⑥变化:性质:③铁杵磨成针
⑤食物腐烂
⑦镁在空气中燃烧
⑧冰融化成了水①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酒精易挥发
④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⑥汽油可以燃烧性质——能、会、容易、可能、难、不能、可以” 化学反应——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过程。●性质和变化的关系03化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04常见仪器可直接加热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锥形瓶烧杯(垫石棉网加热)04常见仪器固体液体气体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04常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04常见仪器试管夹、 (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试管架。酒精灯酒精喷灯试管架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04常见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05基本实验操作不要 接触药品;不要 ;
严禁 药品用手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品尝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未指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 ,固体取的量为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 , 也不要 ,更不要 ,要放入 。1~2mL只盖住容器底部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带出实验室指定容器内●固体药品的取用05基本实验操作●固体药品的取用先把容器 ,再把药品用 送到容器底部,最后把容器竖立起来。先把容器 放,把药品用 放在容器 ,把容器 竖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底部,以免 容器。(注意: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倾斜药匙或纸槽平口镊子打碎慢慢05基本实验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 ,并把瓶子 。瓶口 试管口。瓶塞 在桌面上。标签 。非滴瓶上的滴管用后要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取用少量液体用 ,
应 在试管口上方,
不能 . 向手心倒放紧挨瓶塞放回原处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垂悬清洗胶头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火柴最高灯帽?~?(1)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先 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仪器底部不能接触 ,否则易破裂。
(3)烧的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
(4)加热时应先要 ,然后再集中加热,否则易破裂。擦干灯芯防止炸裂预热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液体加热自己或他人下上距离管口?长短上下移动45°?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固体加热下固体受潮或反应后生成的水
倒流使试管炸裂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0.1托盘天平常用来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只能够精确到 g,托盘天平的使用水平桌面零刻度处 玻璃器皿物码镊子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在称取碳酸钠样品时,样品、砝码位置放反了,所称量的物质的质量为11.5g(5g以下用游码),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取20. 56g的药品?为什么?8.5不能,因为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量筒的使用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量简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常用的量简规格有10mL、50mL、100mL等正确的读数方法:
读数时视线要 。与量简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的使用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仰视读数:读数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304050俯视读数:读数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正确读数:读数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高看读数高,低看读数低><=1.能否用10mL量简量取6. 35mL的水?为什么?
2.能否用100mL的量筒量取8. 3mL的液体?为什么?量筒的使用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不能,因为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因为100mL 的量简起始刻度为10mL.仪器的连接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顺序: 。
方法:①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沾水润湿,转动插入;
②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③容器口插入橡皮塞:转动插入.从左到右,先下后上气密性检验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①先把 ,
②再双手 ,
③观察到导气管口有 ,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导气管放入水中捂热试管外壁气泡产生气密性检验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以下两组装置如何检验气密性?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某同学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先用双手握住了容器的外壁一会儿后,再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结果没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为什么?因为先用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容器内气体受热已经部分逸出,再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导管口不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小于外物界大气压,水倒吸导管内形成了一段水柱。洗涤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洗涤标准:
水在仪器内壁既不 。注意:
容器有油要先用 或 再用水洗.
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要用 溶解后用水洗.。稀盐酸热的碱溶液洗衣粉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05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危险品图标05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3%~5%的碳酸氢钠沙土或湿抹布硼酸课堂总结化学概念及研究领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性质变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仪器基本实验操作药品取用物质的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和洗涤当堂检测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2.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5.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9.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10.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三道考题:①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②CO2的制取和收集;③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某同学抽签后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该同学操作有误的是   (填序号).
(3)在第一步操作中,当观察到   (填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4)该同学抽到的是第   题.1.A 2.C 3.D 4.B 5.D 6.C 7.D 8.C
9.(1)D;(2)F;(3)蒸发皿;(4)坩埚钳。
10.(1)集气瓶 .(2)②③ .(3)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 ② 
?当堂检测答案加油!!任何状况都不能阻挡我们努力前进的脚步课件45张PPT。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汇报人:xxx考点一:
1.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2.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
3.能量;吸收;释放;释放;储存;物质;能量
4.能量;物质
5.分子、原子、离子;移动;排列
6.分子、原子;物质;变化规律;认识、改造、应用
考点二:
1.2.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学习目标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进一步理解化学的价值,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01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能够判断性质和变化,进一步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理念。0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能进行实验基本操作,回顾过滤、蒸发、稀释等重要实验。0301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分子原子变化规律认识应用改造信息功能材料能源环境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没有 生成的变化生成 的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 和排列方式。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 。 生成。一般是指物质的 和 发生改变。伴随 、 、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质形状改变:拉伸、变形等
物质状态改变:三态变化,如挥发。所有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 有化学变化新物质新物质间隔新物质的分子是否有新物质形状状态发光发热一定不一定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辨一辨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
2.“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
3.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还原性、稳定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测定利用化学变化来观察和测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否需要经过 表现出来。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性质变化(固有属性)(动态过程)性质用途变化( )( )( )( )决定反映决定反映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0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请分析下列描述:①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酒精易挥发③铁杵磨成针④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⑤食物腐烂⑥汽油可以燃烧⑦镁在空气中燃烧⑧冰融化成了水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③⑧⑤⑦①②④⑥变化:性质:③铁杵磨成针
⑤食物腐烂
⑦镁在空气中燃烧
⑧冰融化成了水①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②酒精易挥发
④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⑥汽油可以燃烧性质——能、会、容易、可能、难、不能、可以” 化学反应——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过程。●性质和变化的关系03化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04常见仪器可直接加热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锥形瓶烧杯(垫石棉网加热)04常见仪器固体液体气体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04常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04常见仪器试管夹、 (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试管架。酒精灯酒精喷灯试管架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04常见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05基本实验操作不要 接触药品;不要 ;
严禁 药品用手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品尝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未指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 ,固体取的量为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 , 也不要 ,更不要 ,要放入 。1~2mL只盖住容器底部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带出实验室指定容器内●固体药品的取用05基本实验操作●固体药品的取用先把容器 ,再把药品用 送到容器底部,最后把容器竖立起来。先把容器 放,把药品用 放在容器 ,把容器 竖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壁滑到底部,以免 容器。(注意: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倾斜药匙或纸槽平口镊子打碎慢慢05基本实验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 ,并把瓶子 。瓶口 试管口。瓶塞 在桌面上。标签 。非滴瓶上的滴管用后要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在上,
不要平放或倒放。取用少量液体用 ,
应 在试管口上方,
不能 . 向手心倒放紧挨瓶塞放回原处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垂悬清洗胶头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火柴最高灯帽?~?(1)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先 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仪器底部不能接触 ,否则易破裂。
(3)烧的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
(4)加热时应先要 ,然后再集中加热,否则易破裂。擦干灯芯防止炸裂预热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液体加热自己或他人下上距离管口?长短上下移动45°?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加热固体加热下固体受潮或反应后生成的水
倒流使试管炸裂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0.1托盘天平常用来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只能够精确到 g,托盘天平的使用水平桌面零刻度处 玻璃器皿物码镊子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在称取碳酸钠样品时,样品、砝码位置放反了,所称量的物质的质量为11.5g(5g以下用游码),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g。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取20. 56g的药品?为什么?8.5不能,因为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量筒的使用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量简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常用的量简规格有10mL、50mL、100mL等正确的读数方法:
读数时视线要 。与量简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的使用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仰视读数:读数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304050俯视读数:读数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正确读数:读数 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高看读数高,低看读数低><=1.能否用10mL量简量取6. 35mL的水?为什么?
2.能否用100mL的量筒量取8. 3mL的液体?为什么?量筒的使用05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称量不能,因为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因为100mL 的量简起始刻度为10mL.仪器的连接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顺序: 。
方法:①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沾水润湿,转动插入;
②玻璃管插入橡胶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③容器口插入橡皮塞:转动插入.从左到右,先下后上气密性检验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①先把 ,
②再双手 ,
③观察到导气管口有 ,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导气管放入水中捂热试管外壁气泡产生气密性检验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以下两组装置如何检验气密性?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某同学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先用双手握住了容器的外壁一会儿后,再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结果没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为什么?因为先用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容器内气体受热已经部分逸出,再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导管口不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小于外物界大气压,水倒吸导管内形成了一段水柱。洗涤0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连接与洗涤洗涤标准:
水在仪器内壁既不 。注意:
容器有油要先用 或 再用水洗.
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要用 溶解后用水洗.。稀盐酸热的碱溶液洗衣粉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05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危险品图标05基本实验操作●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3%~5%的碳酸氢钠沙土或湿抹布硼酸课堂总结化学概念及研究领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性质变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仪器基本实验操作药品取用物质的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和洗涤当堂检测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2.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5.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9.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10.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有三道考题:①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②CO2的制取和收集;③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某同学抽签后完成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该同学操作有误的是   (填序号).
(3)在第一步操作中,当观察到   (填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4)该同学抽到的是第   题.1.A 2.C 3.D 4.B 5.D 6.C 7.D 8.C
9.(1)D;(2)F;(3)蒸发皿;(4)坩埚钳。
10.(1)集气瓶 .(2)②③ .(3)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 ② 
?当堂检测答案加油!!任何状况都不能阻挡我们努力前进的脚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