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3课时 括号
学习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基础上,总结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2.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理解和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算式,能准确地计算较复杂的三步算式。
会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三步算式中(含有括号的)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引入新课
问题
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加、减、乘、除。
你知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说一说!
我们能改变它的运算顺序吗?
可以添括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自主探究
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4
你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除法:96÷12=8
第二步:乘法:4×2=8
第三步:加法:8+8=16
如果给96÷12+4×2添上小括号,运算顺序会发生什么变化?
96÷ 12 + 4 ×2
96÷(12+4)×2
有什么不同?
添了小括号。
先算什么呢?
先算小括号里的。
=96÷16×2
=6×2
=12
动手算一算!
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括号,运算顺序会发生什么变化?
96÷(12+4)×2
96÷[(12+4)×2]
现在应该怎么算?
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 96÷[16×2]
= 96÷32
= 3
动手算一算!
你知道吗?
问题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
小
结
算式中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规
律
总
结
三、巩固深化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
= 360÷(70-64)
= 360÷6
= 60
158-[(27+54)÷9]
= 158-[81÷9]
= 158-9
= 149
2.(100+25×4)÷5的正确运算顺序是( )
A.加法 乘法 除法
B.乘法 加法 除法
C.除法 乘法 加法
B
3.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没运。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解答:
(850-100)÷3=250(千克)
答:平均每车运250千克。
4.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75
11
3520
320×[(128+147)÷25]=3520
四、课堂小结
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喜欢尝试独立完成计算,所以我在课堂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