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6 20: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17课 解放战争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1945年11月16日蒋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二十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蒋介石致毛泽东电文:

蒋介石真的是要和平建国吗?
中共代表于1945年8月应邀赴重庆谈判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主要目的: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1945.8-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1. 过渡阶段(1945、8——1946、6)
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背景: 抗战后:
主要矛盾:
国内人民:
美国:
蒋介石:

中共:
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渴望和平。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各地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美国飞机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1.重庆谈判
(1945.8-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原因:
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扶蒋反共
结果:
签署 《双十协定》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局限性:
内容: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原因:(1)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一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重整家园,发展生产,安定生活;(2)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实现和平,国共和平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等大后方,军事态势还不利于立即发动内战。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3.重庆谈判的意义:
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的内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
1.政协会议的召开及其严重的斗争
焦点:政权和军队问题
国民党:先要军队国家化,才能实现政治民主化
共产党:军队国家化,必须以政治民主化为前提,这就是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政协会议及其意义
(1)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成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2)意义: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

提问:为什么说“双十协定” 在实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如果1945年“双十协定”真正实行,当时
中国就实现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
内战独裁是蒋介石国民党既定方针
“双十协定”的签定是由于内战工作尚未就绪,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时间:
1946.6
标志:
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
(1)敌我力量的对比:
(2)我军的作战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集中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立之敌,在运动中以各个歼灭

4.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1946.6-----1947.2:歼敌70多万,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蟋龙.沙家店等到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3 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歼灭中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3万余人.

1、战略防御
(1946.6—1947.6)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2、战略反攻
(1947.6——1948.9)
土地改革
刘邓挺进大别山
(1)经济:
(2)军事:
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
战争过程
4、胜利阶段
(1)北平和平谈判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余



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颁布:
内容:

影响:
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翻身农民
积极参军
支援解放战争


解放区的农民
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
积极支援前线
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在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主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土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选在何处呢?
其他解放区军民转入反攻(内线)
三军挺进中原(内线----外线)
1)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2)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3)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威胁南京和武汉。

2、战略决战的胜利
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在人民解放军方面,一是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已发展到280万人,二是装备上很大改善,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三是解放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在国民党军队方面,首先,军队数量迅速下降,其次,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第三,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国民党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定。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为何首先发动辽沈战役?









1948年月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共歼敌47万多人
解放东北全境
中共军队增至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减至290万人,中共军队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
关门打狗
3、淮海战役









1948年月11月至1949年1月
中原、华东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共歼敌55万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解放

















4、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东北、华北解放军
林、罗、聂
4、平津战役



















共歼敌52万人
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的结果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国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A、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
B、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C、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D、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小结: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重要原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主要表现: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3、直接影响: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9月-11月
四十七万多人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中原、华东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下流地区
杜聿明
黄百韬
黄 维
东北、华北野战军
林罗聂
1948、11
1949、1
五十二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等

1、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
1949年元旦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蒋介石:“求和”声明


他们各自的
用意是什么?


毛泽东为什么
又要提出和谈?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苦难

蒋介石为何下野
李宗仁为何愿意
和谈?
企图与共产党
划江而治

国共北平和谈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知道吗?国共
两党历史上经历了
几次谈判?
1923--1924年广州谈判,讨论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36年西安和谈,讨论第二次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主统一
战线。
1945年,重庆谈判,讨论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1949年北平谈判,讨论迅速结束内战实现和平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南京谈判改组军队和抗日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湖口——江阴
4月23日占领南京
江阴
湖口


江阴
湖口


南京




蒋家王朝覆灭

1949年4月
23日,人民解放
军占领南京总统
府。


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
覆灭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强大 B. 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准备不足 D. 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2、抗战后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巩 固 练 习

C
C
3、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B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C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D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侮辱的历史结束

A
5、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渡江战役或占领南京
鼓足勇气,乘胜追击,把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