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减小运动物体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结果。
4、认识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5、了解减少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6、知道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正负效应。
7、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8、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
教学重点:研究如何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教学难点: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学生活动:用小拇指推砖块或把手平放在桌面向前推。
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摩擦力?
3、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一: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
1、讨论:摩擦力是从何处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讲解:摩擦力。
3、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
4、出示图片或放录像讲解。
活动二: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
1、谈话:冬季,我们必须及时清理街道上的积雪,而当滑冰时,我们会专门冻一个冰场。由此,你想到什么?
2、讨论:你认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过”?
出示图片,学生辨析。
活动三: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的办法。
几千年前的金字塔非常壮观,每块石头都很重,平均每块巨石重2.5吨,最重的可达160吨,那当时是怎么运上去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
1、这位同学的想法,小车下面垫圆木是否省力呢,下面我们可以用弹簧秤测量一下。
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呢:我们用弹簧秤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2、提问: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活动,要求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
4、汇报。
5、教师小结。
活动四:研究减小物体在水中受到阻力的办法。
1、谈话:物体在水中运动,怎样减小它受到的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
2、出示鲸或海豚的图片启发:为什么鲸或海豚的身体是两头尖,中间大,这有什么作用?
3、讲解实验方法。
4、学生活动,用秒表计时。
5、汇报。
6、小结。
活动五:了解流线型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1、出示流线型车或火车图片,问:怎样减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呢?设计方案,并进行研究。
2、学生设计方案
3、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教师完善。
4、教师小结。
活动六:了解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事例。
1、提问:摩擦力的存在有时有用,有时又给人带来不便,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2、学生讨论、汇报。
3、出示一组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图片。
学生辨析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2、提问:假如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力,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