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我是人民小骑兵 人音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我是人民小骑兵 人音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06 08: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蒙古族小骑兵的勇敢,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 通过静心聆听,模仿律动、敲一敲、唱一唱、议一议等参与活动来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3.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
二.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尝试感受音乐描绘的形象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
在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听辨音乐力度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
一、学习力度记号
1、复习音的高低
师:孩子们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知道了音有高低、音有长短。
师:音的高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老师就借助音阶图和柯尔文手势来帮助我们认识音的高低的规律。
2、复习音的长短
师:音的长短是用不同时值的音符来记录的。
师:用长短不一的音,可以组成千变万化的各种节奏。比如“马蹄声”节奏。
3、学习力度记号
(1)引入:敲打大鼓、沙瓶。
师:你们觉得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除了高低和长短不同外,还有什么很不同?
生:声音的大小。
(2)介绍力度记号
师:对。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在音乐中,我们把大声的叫做“强”,小声的叫做“弱”。在歌谱中,用力度记号来表示。
(3)同一乐器的力度变化
师: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又会不会有强弱的区别呢?
师:你能根据老师的不同手势,用正确的力度来演奏自制的沙瓶吗?
师:刚才演奏沙瓶的声音像大自然什么时候的声音?
生:(下雨时的声音。)
(4)音乐游戏:制造一个“暴风雨”的音响。
师:孩子们,想不想玩一个音乐游戏,就是用我们的人声和自制的沙瓶来制造一个下雨的音响。想不想?
师:同学们都是优秀的演奏家,让老师在晴朗的天气时,足不出户就感受到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情景。真是了不起!
(5)音的渐强训练
师:强和弱是最基本的两种力度记号,力度记号有很多种。
比如,有些声音是从很大声逐渐变小声的,我们把它叫做渐弱,有些声音是从很小声逐渐变大声的,我们把它叫做渐强。
又如:刚才我们读的马蹄声的节奏,把它用渐强的力度来读,就是这样的:“得 得得、得 得得、得 得、得 得得”
师:马儿在奔跑时,什么情况下,你会感到马蹄声会从很小声慢慢到很大声?
生:(马儿从很远的地方跑到了我们的面前的情景。)
师:马最喜欢大草原,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骑着马到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大草原去。
师:大草原到了,我们下马了。(出示多媒体---大草原)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1、简介蒙古族相关知识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湖水映彩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多媒体—德德玛唱。)
师:这里是蒙古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家乡。
师: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坦率诚恳。(再次出现大草原画面、蒙古族牧民)
师:蒙古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出示多媒体)
安代舞、布里亚特舞、博尔基纳舞、灯舞、和盅碗舞都是蒙古族极有特色的舞蹈
2、完整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师:蒙古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
来到蒙古大草原,当然要听听蒙古族音乐。听后把你听到的、想到的给大家讲一讲。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听,现在就有一队蒙古族的小骑兵向我们跑来了。
生:(略)
4、认识木琴,了解手风琴并听辨音色
(1)认识木琴,听辨音色(多媒体----带声音)
教师指导同学们看图片认识木琴
(2)初步认识手风琴:(多媒体—带声音)
三、分段欣赏
师:这首乐曲由引子—A段—B段—A段+尾声等三部分组成。
(出示多媒体:乐曲结构色块图)
聆听A段音乐
(1)启发理解A段音乐形象及音乐的情感。
师:音乐的第一部分表现的是小骑兵们在大草原巡逻时,威武而活泼地扬鞭催马的形象。
师:伴随着第一部分明快而活泼的音乐,让我们加入到小骑兵的队伍中来,一起在大草原上巡逻。
师:我们班的小骑兵真威武﹗
(2)师:第一部分音乐节奏明快、力度中强、旋律活泼
(多媒体)
节奏:明快
力度:中强
旋律:活泼
(3)忆记乐曲主题旋律
师:刚才大家能有这么逼真的表现,是因为有了这样形象的乐曲,那就让我们记住这段活泼、欢快的乐曲吧!
2、聆听B段音乐
欣赏第B段的前半段音乐。
A、闭目聆听
师:小骑兵巡逻了一阵子后,在这么美的草原上还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在第二段的前半部分音乐中寻找答案。
师:乐曲这回是用什么办法告诉我们的?
(多媒体)
节奏:舒展
力度:中弱
旋律:优美
C、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教师随乐曲表演蒙古族舞蹈。)
(2)欣赏第B段的后半段音乐。
A、闭目聆听
师:小骑兵在巡逻时,可不总是这样悠闲自在,他们会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呢?
师:听乐曲后说说想到的情景。请闭上眼睛。 师:我们来个情景再现,表现小骑兵与暴风雨斗争的情景。
(发串铃,教学生练习)。
(3)聆听第三段音乐
A、聆听第三段音乐
师:暴风雨过去了,大草原还是那么美丽,乐曲进入了第三部分,你听第三部分音乐重复的是第一段的音乐?还是第二段的音乐?(多媒体:美丽的草原)
师:对,重复的是第一段欢快、活泼的旋律,与第一段比较,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生:(结尾时音乐越来越小声。)
师:这里的音乐为什么要越来越小声?
生:表现小骑兵骑着马离开了我们。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感受了力度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力度对音乐的表现起到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用沙瓶当“马鞭”,在《我是人民小骑兵》的音乐声中骑着马,离开大草原,回到我们的家乡——自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