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本课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情导入
师:近年来有关明清时期的文学影视作品如《明朝的那些事儿》、《甄嬛传》等都很火热,我家邻居小琴前几天就拿了一段有关明清历史的视频问了我很多问题。(这段视频是从央视百集记录片《中国通史》中剪辑而来的)我把这段视频带来给大家看看,不知同学们是否也有一些疑问。教师播放导入视频(见上传的素材)看完视频后,请一小组学生说说自己的疑问。预测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崇祯帝是什么人?为什么他如此勤勉最终还是沦为亡国之君?崇祯帝留下的血衣遗诏中“逆贼”指什么人?
二、自学教材,完成学案
师:带着这些同学们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自学教材第17课《明朝的灭亡》,然后完成导学案。(师出示幻灯片课件)待学生完成后,抽三名学生来核对答案。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出示答案。
三、聚焦目标, 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析重点、难点。(见课件教学目标)
2、教师用幻灯片出示一组与明朝中后期政治经相关的图片如《流民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等,一边看图片一边用问答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情况。师生问答后归纳: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政治上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经济上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现象十分严重。(见课件)
3、(由明朝中后期到明末)教师出示有关明末天灾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见课件)。学生讨论后解读材料并归纳明末社会状况:明末灾民的生活艰辛,饥民遍野,饿殍载道。师因势利导:假如你是这里的饥民在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预测生答:起义。师(过渡):明末许多人加入起义军,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 教师出示李自成画像,了解人物经历,识记重要人物。教师提问: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根本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直接原因是陕北连年灾害。(见课件)
5、教师出示《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重点突出李自成起义军及其斗争情况。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三个任务:(见课件)
A、在图上找到“大顺”政权建立地。并和同学说说李自成起义的大致经过。
B、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什么口号?并分组讨论它的含义和进步性。
C、李自成的起义军为什么受民众欢迎和拥护?
学生分三组分别选择其中一项任务,讨论几分钟。教师抽选各小组的代表回答再归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饥民在陕北起义,进人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人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教师突出重点特意再次提问:“均田免赋”口号为什么受到农民的欢迎?同时出示《闯王进京图》及童谣材料。(见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均田免赋” 口号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所以深得农民欢迎。“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歌谣也在民间流传。
教师突破难点提问:“均田免赋”口号在农民战争史上有何进步性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个口号反映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扩大了起义队伍。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是第一次。
6、教师出示《1644年4月的形势图》,讲解明亡后的三个政权过渡到教材第三节明朝灭亡后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见课件)
7、师: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以及同学们积累的知识,大家归纳说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根据学生齐声回答出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主要功绩)(见课件)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皇太极: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8、教师出示山海关与吴三桂的图片,稍作简单介绍后提问既有雄关良将在,清军是如何入关的。(见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教师板书知识点并总结后提问: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出示幻灯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见课件)
A.根本原因: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B.直接原因:李自成领导农民军推翻了明王。
C.重要原因: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以史为鉴,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
五、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见课件)
1、李自成在农民起义中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
A、平均地权
B、打倒土豪
C、均田免赋
D、耕者有其田
2、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的政权是()
A、大通
B、大利
C、大顺
D、顺治
3、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
A、清太祖努尔哈赤
B、清太宗皇太极
C、清世祖福临
D、清圣祖玄烨
4、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
5、关于这节课你还有问题,如有请你提出并指定同学来答。
预测学生会问这些:崇祯帝留下的血衣遗诏中“虏”指什么人?(后金军队。)崇祯帝为什么那么痛恨明朝官员说“可将文官尽行杀死”(他认识到明末政治的腐败,官员贪赃枉法。)受欢迎的农民军为什么会攻占京城后会迅速失败?等等。通过学生质疑学生回答,达到深入认识理解教材并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
附:板书
明朝的灭亡
一、明朝中后期
1、政治腐败 2、土地兼并严重
二、明朝末期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口号、政权、结果)
三、明朝灭亡后
满洲兴起(努尔哈赤、皇太极)
清军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