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1课 橙色的画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1课 橙色的画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06 10:0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1橙色的画》来自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该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也是本套教材色彩系列中的一课,是学习了三原色的基础上首次学习间色,感受颜料调色的魅力。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本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认知感悟三间色中的橙色,学习色彩知识,体会感知色彩表现传达的情感与意境。学会用色彩语言抒发情感,有目的的设计运用颜色,积累视觉、触觉经验,发展感知能力、想象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2.本课教材共二个版面。
第26页上方是农民画《打菜籽》作者高加明,画家用明亮的橙色表现出农民正在收获菜籽时的劳动场面,整幅作品以各种橙色为主调,象征着秋的成熟,秋的收获,秋的喜悦、热闹的劳动场面。以明快的色调给人以温暖、激情、关怀、诚信。教材出示了六块深浅不一的橙色块,是作品用到的不同橙色。作品中还活跃着几块不同的蓝色、绿色、白色、黑色,与橙色形成对比,使得画面更加鲜艳夺目、富有节奏感。
第26页下方是学生正在用红、黄两种原色调配间色的实验场面。右边的六角图形表达了实验的结果,明确间色的概念,由两个原色调配的颜色是间色。
第27页思考与讨论栏目中的问题,分别从色彩、画面组织等方面引发学生思考,配以学生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橙色的调配与创作,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艺术实践栏目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体验中完成一幅以橙色为主的画。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后边学习《绿色和紫色的画》奠定了基础。
本页展示六幅学生作品,内容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橙色的面具、食物、盛满过时的背篓、盛开的花朵等,也有比较抽象的橙色的联想和色彩练习。这些不同的作品,启发学生大胆表现,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验橙色的画带来的明快、愉悦、美好。
学生情况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能对表现对象观察、感知、体验加工整合,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需要学会把握颜色的使用调和,学生对此充满期待。展现调和色彩的效果,给学生惊喜,加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间色知识,在尝试调配不同橙色的过程中,认识色彩特性,感悟色彩变化,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识三间色;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发现不同橙色;通过分析原因,得出红、黄两色使用的多少不同,调配出的橙色不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体会丰富的橙色带来的不同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并敢于大胆联想、表现、创作,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丰富而美妙的变化,在体验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间色,分析橙色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利用橙色的变化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量的红、黄两种原色,调配出不同倾向的橙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观察法、交流讨论法。
作业要求:自由创作学生练习以橙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
工具材料:涂色工具、调色盘、作品、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欣赏 、自疑、探究、讨论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标注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兴趣引导
你见过天空中美丽的彩虹吗?它由几种颜色组成?
学生倾听、欣赏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密联系生活,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探索新知
探究 讨论
在彩虹中有三种颜色是最特别的,你们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三原色:红、黄、蓝。)同时请学生说说他们特别的原因?
教师讲授:三原色的特别之处在这三种颜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而他们却能调配产生其他的颜色。由两种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橙色就是间色。明亮而活波的橙色,象征着秋天的收获,也象征着关怀、诚信、热烈。明亮、温暖、激情,让我们来一起探索间色的奥秘吧!
示范 演示
老师调色:红色加黄色形成橙色。红和黄→橙色(把两种同等量的原色混合在同一个容器中),请孩子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体验
引导学生尝试调配橙色
师:请学生也尝试调调橙色,调好后,在纸上画画?
同时同桌之间比较,你们调配出来的橙色有区别吗?
有什么不同?讨论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反馈:红色多和黄→橙色 (偏红)、红色和黄多→橙色(偏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像这些颜色,它们的“相貌”虽然和橙色有所不同,有的偏红,有的偏黄,但和橙色是有联系的,因此,他们也是“橙色”家庭中的成员。? ?
欣赏 感受?
1.讲授:橙色是一种间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回忆,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桔、橙汁、衣服、夜晚的灯光等)。
2.提问:请说说橙色带给大家什么感觉?(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
3.教师归纳:正因为橙色具有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的特征,因此人们把这橙色、红、黄等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笔下的作品。
欣赏 分析
1.书P26页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
提问:仔细观察、欣赏,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季节的?作者的色彩给你什么感受?(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
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欢乐、温暖、激情、不辞劳苦、干劲十足)介绍作者、作品特点。
2.《大龙虾》分析讨论这张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明亮、快乐、食欲、橙色大虾、香喷喷)
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美食的热爱。
3.《硕果累累》请学生说说这张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丰收的喜悦。)
请观察《橙色的画》、《橙色的联想》、《面具》,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橙色之外,还用了哪些色彩?为什么?何为“橙色的画”?
4. 教师归纳: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的画面上也有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
5.欣赏P27学生作品《橙色练习》请学生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用橙色表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说说比较喜欢哪张作品?
教师归纳:用橙色可以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可以表现本来不是的物体或场景,也可以把自己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
学生交流。学生倾听、关注并思考。
学生关注。
学生关注教师的讲授并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初步尝试。
学生描述介绍红多黄少,橙色偏红,红少黄多,橙色偏黄。
通过欣赏感受橙色给人丰富、热烈的感觉。学生观察认知: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学生们观察,欣赏书中的画家们的作品。进一步感受橙色特有的魅力。 以橙色为主的画面,并不是一点不能使用其他的颜色。学生看书,以组为单位。学生绘画
学生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
学生们观察,欣赏、讨论小画家们的作品。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其中造型与功能的关系。
橙色引出课题. 学生如果不能准确说出,教师可以直接点出来.
联系自己生活感受,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对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有更好的掌握。
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通过动手实践,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和运用色彩能力
明确作品的表现内容,分析作品的创作方法。
艺术实践能力反馈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巡视辅导学生艺术实践。重点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对学生作业练习中表现比较出色有特色的作品及时表扬,提醒其他同学借鉴、学习。辅导要点:画面布局,橙色画特征的表现,橙色调线的疏密、虚实、穿插的变化
艺术实践-自由创作学生练习以橙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如果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画最好。认真观察橙色的画、图片的形态特征,用线描的方法用手绘线条图像和色彩搭配表达出来。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鼓励学生有个人特色习作。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创意,探究技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力。
展示交流欣赏展评
请学生将用具收拾整齐,保持教室的整洁。然后展示作品。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后的新想法。教师评价:说出值得推荐的好习作和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并讨论交流。
学生自评:自己习作中的好的方面有哪些?
学生互评:你认为他人的作品有哪些可以借鉴、能启发自己的方面?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好的巩固课堂成果。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精细观察思考物象、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将调配出橙色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橙色的画,提高线条造型合理搭配色彩表现橙色画的能力。
学生倾听。
点题。
课后拓展
橙色在古代还是权贵、宗教的象征色彩,如古代皇帝的龙袍、佛相等。希望同学们运用艺术的眼光和美术的语言来细致观察、表达大自然中的橙色,注意用变化的线条表现。
我们一起认识了橙色,体会了橙色的温暖与热情,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各种色彩大胆进行绘画享受色彩带给我们美好的视觉感受。回家后试着继续网络浏览欣赏橙色等暖色调画,体会设计、创意、想象、实用、美感!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巩固课堂成果。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的愉悦性、审美与实用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培养学生创造美好事物、表现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11 橙色的画
红色+黄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黄色+蓝色=紫色
课后反思
在美术课中,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因此在教学时要利用课件中精彩的图片,抓住学生的视线,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要灵活的将网络美术素材将其自然地融入课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地关注生活参与美术活动。
在《橙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橙色是间色,是由原色红色和黄色相调配成的颜色。教师示范调和色彩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从黄到红颜色的变化,所表现的间色橙色,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这个概念。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兴趣。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作品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感兴趣的世界,带领学生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培养学生感知色彩的能力,体会色彩传递出的情感和意境。学会用色彩语言舒服情感,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橙色的感受停留在认识识别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学校、家、电视、书中的所看所想能说出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喜悦、温馨、欢快、明亮等等。学生的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来源与欣赏所得、来源与教师的积极引导,提高了对色彩的审美能力,激发了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在今后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程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喜欢上美术课。
教学流程:
兴趣引导-探索新知-艺术实践能力反馈-展示交流欣赏展评-小结-课后拓展-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