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9课 变垃圾为宝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9课 变垃圾为宝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06 10: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垃圾为宝》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选题必须以学生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社会性、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主题,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发挥潜能的机会。生活中的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地球资源日益匮乏,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资源再生问题。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它通过启迪孩子“将垃圾变为宝贝”的创想,培养孩子关注人类生存环境,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精神。通过本次《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进行废物利用,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二、三维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以及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垃圾物品,对其进行设计、包装、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能力目标 从动手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变垃圾为宝的道理,感受和了解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垃圾的污染,启发学生如何来改善生活环境,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对垃圾处理的设想更富创新精神;作品力争突出生态环保,使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绘画中更注重设计思路的体现。
难点:在制作垃圾处理器时,应注重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可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连接。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品、教师作品。
(二)、学生准备:1、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工具。 2、分成六组。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我们的环境(4分钟)
1、图片资料
2、文字资料 目前,我国的668座城市中,2/3已经被垃圾包围。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场数量和规模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我国历年堆放未及时处理的垃圾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垃圾已经成为城市“肿瘤”。
3、垃圾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分为三种:
(1)、填埋。效果很慢、占地还广、容易对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2)、焚烧。对空气污染大、投资也大
(3)、堆肥。仅限于可降解的垃圾。
4、请大家想一想如何从源头有效的减少垃圾的数量,也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但是你知道如何正确的回收垃圾吗?
5、什么是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把可利用垃圾和不可利用垃圾分类收集。如可回收垃圾可以经过处理再次循环使用,不可回收垃圾有的需要特殊专门处理,有的可以作为花木的肥料。但是你知道如何正确的回收垃圾吗?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以及对人们身体的危害,从而为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的再利用。】
(二)、精品欣赏(6分钟)
1、变垃圾为宝的故事 犹太人斯塔克把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大堆废料加工成小自由女神像,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使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2、义乌人毛应理将新疆人做果脯剩的杏核炒熟出售,每年创造800万元的收入。
3、湖南省稻农黄大众,将制药厂废弃的药渣制成了优质的有机腐殖土,卖给菜商,从1998年到2006年近8年时间,为九芝堂药业集团“销纳”了约六七千吨药渣废弃物。
(三)、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价值和处理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
1、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几大类? 举例说明,每一类生活垃圾都具体有什么?
2、它们各自的标志是什么?
3、垃圾分类回收还会使资源得到重复的利用
(四):小组活动
1、请你用绘画的方法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垃圾回收处理器,并写出它的功能和用途。
2、作品展示和评比。
【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想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把废弃物中有用部分重新回收利用,使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五)、活动延伸:
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怎样变垃圾为宝?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怎样变垃圾为宝的设计写下来,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担当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这一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把“变垃圾为宝”的思想带到课下,影响周围的人都能参与到保护环境、变垃圾为宝的活动中来。】
六、板书设计:
变垃圾为宝
回收废纸,生产好纸;
回收废金属,制造飞机;
回收废玻璃,再造玻璃;
回收废塑料,回炼燃油;
回收废电池,提取有用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