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6 21: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构成。
2.了解古代中国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3.掌握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力量对比的消长。
4.明确古代中国手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分析其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什么是手工业?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手工业彻底与农业分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门类。
思考:手工业分为哪几种形态呢?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1.官营手工业发的展历程
时期 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 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
西汉武帝后 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材料1:《国语·晋语》“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材料2:《汉书·贡禹传》“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材料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2.官营手工业特点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思考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及地位?
官府垄断
规模大
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地位:明中叶以前占主导地位
掌握冶铜
青铜铸造业繁荣
已有铁器
铁农具推广,有钢剑
高炉炼铁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炒钢技术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以冶铁为代表的繁荣官营手工业
项目 技术 发展






术 冶铜技术 原始社会晚期:
商周时代:
冶铁
技术 西周:
战国:
西汉:
东汉:
炼钢技术 两汉:
南北朝:

4.以制瓷为代表的繁荣官营手工业
烧出原始瓷器
烧出成熟的青瓷
烧出成熟的白瓷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种类丰富,如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都“景德镇”
时期 发展状况
商朝
东汉
北朝
唐代
宋代
明清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从康熙开始的珐琅瓷,开始用油施彩,这是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5.以纺织为代表的繁荣官营手工业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
丝织业
已养蚕,并有了丝织(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 .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
5.以纺织为代表的繁荣官营手工业
材料: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虽然素称发达,但也有严重的弊端。
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有哪些弊端??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①农业的副业;以纺织为主;
②产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
商品出卖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民间手工业的形式
(1)家庭手工业
材料1:
材料2:《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思考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及地位?
显性:男耕女织
隐性:与小农经济相结合,农户副业
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地位:一直存在,占有相当大比重,稳定社会的重要因素
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后来居上,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特点①

地位:
(2)民营手工业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春秋战国兴起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两宋以后,曲折发展
隋唐恢复发展
1.明中叶以后,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明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名称 发展历程 重要成就




业 1.唐代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2.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材料1:明中后期,在纺织业中心苏杭,出现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
1.明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特征?
新变化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依据材料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答案 大户雇佣小户
特征:①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
②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工场出现
手工作坊
区别
出现雇佣关系
析出现这种新变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原因: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
物质基础。
原因:②白银的大量流通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资金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积累。
2.技术
3.劳动力
4.市场
5.国家
政策
官营手工业追求奢华而不是效率;民营手工业缺乏技术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
自给自足;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 、“海禁”
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制度)
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
工业的发展
为什么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后期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规模大、行业多、分工细、管理完善、不计成本、产品十分精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明清时部分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古代三种手工业形态的比较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
方式 特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产品最精美,耗资最多的是
( )
一直存在,比重大,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因素
( )
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 ( )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 )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地位 居世界领先地位
原因 1.技术领先,质量好,产品精美,品种繁多
2.贸易往来频繁,国家政策的开放,交通较便利
重要成就 西汉起:丝织业的影响,“丝绸之路”、“丝国”
唐朝起:制瓷业的影响,“瓷器大国”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大
清代:根据外商订单专门生产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何特征?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 ????????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2、?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是???? ??? ?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材料二: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

是????????????? ????????? ??????? 。?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4: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

????????????????????????????? ???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材料四: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5.??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

是??????????????? ??????? ?????
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
??????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
态并存。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4)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5)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内外
,享誉世界。
【全国1卷2018】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依据题干材料“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 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可以看出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在材料中缺乏有力论据,而且古代历来重农抑商,手工业者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
C项中的普及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应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 A。
A
浙江2015 '丝绸之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A错: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
B对: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地区,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
C对: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对:全球化的起点是新航路开辟,开始于15世纪,
所以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A
【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①项,材料没有说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故①错误。
②项,根据材料,“- 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说明唐代工匠一旦成为匠之后就不能再做其他职业,只能长期在官府作坊中干活。故②正确。
③项,根据材料," 教作者传家技”说明工匠的技术是家传而不外传,因此职业也就只能世袭。故③正确。
④项,材料没有说唐代工匠是临时工人。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读.本题以具体的史料记载来考查唐代工匠的情况,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B
谢谢聆听
李世平
明德双语学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