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同步学案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读教材】
知识点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1)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
(2)特点
①大部分由农户自己消费,所用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
②剩余产品市场出售
2.田庄手工业
(1)背景: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2)生产经营活动范围
①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②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酿造加工。
③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3)地位: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依附于农业。
(4)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知识点二、“工官”和“匠户”
1.“工官”制度
(1)形成:汉武帝时代,政府把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特点
①职责: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②水平: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③规模: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
(3)弊端
①增加财政支出
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③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的
2.“匠户”制度
(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2)概况
①唐代: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制度
②宋代:强制方式役使
③元代后: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3)影响:
①对国家:可方便征调各类工匠
②对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知识点三、纺织业的发展
时期 丝织业 棉织业
原始社会晚期 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国家
商代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出现织机
西周 斜纹提花机
汉代 技术相当成熟;丝绸之路
唐朝 官营规模大,民营兴起,吸收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
宋朝 花鸟画写实风格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朝 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广传授织造技术
明清 鼎盛时期,苏杭、南京成为丝织中心 花耧机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四、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1)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有小件铜器,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代:青铜器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3)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2.冶铁技术
(1)春秋晚期: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出现冶炼块炼铁和生铁。
(2)战国时期:铁器大量出现,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3)汉代
①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燃料:煤炭。
③供风形式:从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发展到畜力鼓风。东汉初杜诗创造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4)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5)北宋时期:燃料——煤
知识点五、陶瓷业的成就
时期 具体表现
新石器时期 炼制陶器
商代 原始青瓷 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东汉 青瓷技术成熟
南北朝 白瓷技术成熟
唐朝 南青北白体系形成;唐三彩;秘色瓷
宋朝 五大名窑
元朝 青花瓷
明朝 彩瓷
清朝 珐琅彩瓷
【思·析教材】
思考一:从经营形态角度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 发展历程
(1) 原始社会晚期——与农业分离
(2) 夏、商、西周——工商业由官府垄断经营(工商食官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经营的局面打破,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同时并存,官营占据主导地位
(4)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 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异同比较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 劳动力 地位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集中生产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工官、匠户) 明代中叶以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古代中国手工业最高水平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出售 农民 最能体现封建经济特征,长期存在
思考二:古代中国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 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 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 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思考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1. 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原料与劳动力
2. 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
3. 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4. 古代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
【练·会运用】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C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故选B项。
3.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 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解析】A 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4.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解析】 B学生易错选C项,因为他们认为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就能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同时也是由于不理解封建经济形态的含义导致的。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 )。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C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6.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因为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
7.“(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A 由“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状况,C项排除;B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富于大将军”可知,A项正确。故选A项。
8.“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生产状况是指生产工具及规模、分工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 )。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解析】 D “蚕桑业”是指丝织业,元代棉花种植范围扩大,棉纺织技术先进,导致丝织业萎缩,D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D项。
10.《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解析】 A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可知,此为明朝江南丝织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故选择A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 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近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多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请分别说出理由。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分别根据沉船运载的货物和出水的铜钱可判断出沉船的年代;第(2)问,可联系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得出“宋代外贸繁荣”的结论。
【答案】 (1)泉州沉船来自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因为东南亚地区盛产各种香料。“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因为出水的铜钱最晚是南宋高宗时期的。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
(3)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或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瓷器、铁制品,进口的多是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