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4.2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苏教版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4.2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苏教版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6 19: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说课设计
苏教版 小学科学 四年级 下册
目 录: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在前一课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的影响之后,从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力。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教材按照从观察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性质,从实验探究到实际应用的线索编排而成。
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与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运动与力”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一、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发现物体的弹性并按弹性大小给物体排序。
第二部分,探究拉力与弹簧的拉伸长度的关系。
第三部分,研讨弹性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新课标理念作指导,构建“准备学具——观察讨论——实践探究——汇报拓展”的教学模式。
【教法】
【学法】:
教师
(组织、引导、合作)
自主探究
分析归纳
分组讨论
学生
(主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形状会发生改变,那么物体的形状改变之后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动手玩一玩、动脑想一想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活动一:
想办法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边做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海绵 橡皮筋 尺子 橡皮泥
活动二:
学生做弹币实验。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变产生的力。
想一想,说一说:
1、为什么中间硬币没有动而前面的硬币会被弹出去?
2、实验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
1
3
2
4
把下面的物体按弹性的大小排序,从大到小排列,弹性最大的排1。
物 体 排 序
橡 皮
海 绵
人的皮肤
木 块
活动四: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玩橡皮筋,橡皮泥
活动五:
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注意事项:
只测量弹簧的长度,不能将钩子测量进去。
要等弹簧挂稳后再测。
我们的发现与结论 :
钩码越多(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越长。
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
想一想:
如果挂100个、1000个钩码,弹簧会拉伸多长?
钩码的个数
(单位:个) 0 1 2 3 4
弹簧的长度
(单位:厘米)
联系实际,强化认识
联系实际,强化认识
联系实际,强化认识
联系实际,强化认识
总结拓展,激励创新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