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美版 高中美术《第15课 行书技法》课件(幻灯片32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美版 高中美术《第15课 行书技法》课件(幻灯片32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06 11:55:4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行书技法与表达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小篆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像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站立着,也不像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像云、像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丧乱帖》

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行书譬如公共汽车的快车,并不是从另一条路走,更不是从房上越过,仍然是慢车所走的路线,每站它都经过,只是有些站不停罢了。楷书在结构上的一些重点(或说据点、车站),行书必须经过。如果行书不经车站,便不好看。
——启功《给徐利明的信》
行书情感之美
“人”部笔画写得歪斜,一竖亦非挺直,故此“坐”字,给我们
的影像是:此人非正襟危坐,而是很随性的闲坐在那里。
路有大小之分,此“路”字之“各”部左右撇往两边拉宽,使角度扩大,故告诉我们这是一条宽广的大“路”。
把“云”字的“云”部,写成弯曲状,这不就是云朵卷曲飘行的样貌吗?
“追”字的走之底往前倾,把“追”的动感牵引出来,不就像
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的画面吗?
“风”写成那种波动的气势,把起“风”的流动样貌,整个勾画出来。
此“竹”字的布局,斜直横随性的笔势,一眼看去,映进脑海里的
就是一片不规则生长的竹园画面。
“落”的三点水写成圆点状,恰似飘零的花瓣,而“各”部写成
弯弯曲曲,有水流的味道,落花流水的意境,不就浮现出来了吗?
“看”字一横以斜长方式安排,整个笔势走向,给人的感觉是:
好像有一个人在那里斜眼看东西似的。
“渡”字写成往右倾斜,把摆渡人用力撑船身体往一边倾斜的
样貌,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
“波”字的“水”部与“皮”部笔势,写成彼此呼应的走向,明显的呈现出浪涛此波下去彼波又起的景象。
“携”字右部连笔写成,您看那字型,像不像一位母亲的手携着小孩的手呢?
“手”字拉长笔势的写法,一只修长手的画面,乃立即浮现眼前。
行书基本笔画














课后作业:临写王羲之<<兰亭集序>>前六句,注意字形,结构,章法及行气变化.
鲁美版 高中美术
《第15课 行书技法》教案

教学目标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
1、认知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行书的起源、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2、技能目标:了解并初步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和用笔特点。
3、情感目标:能体会行书的审美特征和“情感之美”。

2学情分析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高二的学生对书法鉴赏及技法学习都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与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课旨在通过对行书的形成与发展、行书的基本结构与技法、两大行书的比较与分析、行书的“情感之美”等等,来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行书知识与书写技能,进而培养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热爱与传承。
3重点难点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重点:通过对比与临摹,初步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与用笔方法。
?难点:让学生在欣赏比较王羲之的《兰亭序》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同情感流露的同时,能体会行书的“情感之美”与它独特的个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于文华《兰亭序》歌曲视频欣赏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播放于文华《兰亭序》歌曲视频,欣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多媒体课件打出五幅不同种类的书法作品,提问:同学们,多媒体课件中五幅书法作品哪一幅是行书作品?这五幅分别是什么书法作品?
活动2【讲授】讲述行书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帝王显贵到普通文人,对书法的爱好都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加上王羲之的出现,使之更为盛行起来。
活动3【讲授】行书的字体结构及用笔特点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以《兰亭序》为例,提取其中特征明显的字,让学生进行临摹,通过这种尝试体验,进一步掌握行书结构特点和用笔特点。
提问一:请回答你对《兰亭序》的欣赏感受?
提问二:在摹写过程中,发现行书字体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分析总结问题一:《兰亭序》给人以一种极度流畅与愉悦之美。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问题二中行书结构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示范书写例字“吴”)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示范书写例字“休”)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示范书写例字“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示范书写例字“浓”)
用笔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活动4【活动】分析比较两大行书不同的情感之美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
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文稿》作为一篇祭文,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抹、删补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浮于纸端,开始的感情尚为平静,字体大小匀称,浓纤有致,写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时,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愤激,如火山迸发、狂涛倾泻,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
《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元陈深曰:“《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耶?”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让学生发言,得出结论:王羲之的《兰亭序》秀美而婉转—心旷神怡;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恣肆而豪放—悲愤伤绝)
活动5【练习】行书“情感之美”书写表现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多媒体视频播放坐、路、云、追的四张不同生活实景,请同学们用意象的手法将它们展现在行书当中?(教师示范与巡视指导)
活动6【作业】课后拓展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4dc813015750b63c593887" \l "##?)
临摹王羲之《兰亭序》前七句,注意笔画、结构、章法和行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