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下册欣赏《阿拉木汗》
教学目标
1、欣赏维吾尔族音乐《阿拉木汗》,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欣赏多种表现手段的维吾尔族音乐《阿拉木汗》,分辨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并说出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进一步提高聆听音乐的能力。
3、学习用打击乐器给乐曲配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学唱歌曲,分辨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并说出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进一步提高聆听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用打击乐器给乐曲配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打击乐器具有易于学习、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帮助孩子记忆音乐、掌握节奏,加上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欣赏《阿拉木汗》
1、欣赏乐曲
a、老师提问: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带给你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从节奏、节拍(手拍节拍)、旋律、速度、情绪、方面回答三遍
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具有舞蹈性,频繁地运用切分节奏,使乐曲轻快活泼的效果更加突出,使人听之欲舞。
b、这些是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特点非常准确,他们也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因为我们所听的这首乐曲就是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所改编,阿拉木汗是维吾尔族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人们把它写成了歌曲,西部歌王王洛宾改编了这首维吾尔族民间歌曲。这首歌舞曲,以双人边歌边舞的形式,赞美象鲜花般美丽的阿拉木汗。
c、再次聆听,这么优秀的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都有哪些乐器?用这些乐器在一起演奏的形式叫民乐合奏。
b老师引导:今天我们欣赏的《阿拉木汗》由十二个女孩子组成的乐队,叫作“女子十二乐坊”。
d、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她们的演奏有什么特点
老师引导:今天我们欣赏的《阿拉木汗》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民乐合奏有些不同,它不是整个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而是民族管弦乐队的小合奏形式,她们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的《阿拉木汗》是由一件乐器领奏,其他乐器辅助的一种方式。。
e、她们真棒,我们同学们也能和他们一样,现在,你们喜欢什么乐器就模仿什么乐器,让我们和女子十二坊一起来演奏吧。学生分成不同乐器组,随音乐模仿相应乐器的演奏姿势,嘴里可以模唱乐器的声音。
2表现乐曲
模仿不过瘾,我们也自己当一当演奏家吧。老师出示打击乐和奏谱,并带学生练习。
老师慢速弹奏旋律,学生分组表现演奏。
出示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三角铁,可让个别学生领奏,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全体学生分三组,用打击乐器随意音乐演奏。
二.拓展欣赏
a、歌曲是怎样赞美阿拉木汗这个美丽的姑娘的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现在让你们一起来揭开她的面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老师提问:《阿拉木汗》这首民歌流传很广,有许多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就欣赏一首独唱版的《阿拉木汗》。思考:独唱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b师生讨论并填写表格。
c、我们再来听一首合唱的《阿拉木汗》。思考:合唱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d听一听这三种形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并填写表格
3.老师总结:这首《阿拉木汗》歌词简朴,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新疆风格, “女子十二乐坊” 在它保留原民乐的基础上加进了现代的因素,发挥了每一种乐器的特色。表演活泼、大方,使音乐既能听,又能“看”,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情的现场表演,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