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选题
1.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 50%
B. 45%
C. 60%
D. 40%
2.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 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 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 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 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3.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 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
C. 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 该种群基因库中S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4.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人为喷洒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这是人工选择作用的结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 自然选择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 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D. 自然选择是生物对自身的选择
6.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 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 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 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原因
B. 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 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8.如果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将会出现( )
A.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能传递给子代
B. 该种群的全部个体为纯合子
C. 该种群的繁殖速度加快
D. 该性状对环境条件有很大的适应性
9.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 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 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 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约4亿年前出现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10.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下列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化频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11.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
A. 生物多样性
B. 生物的生存斗争
C.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 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
12.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由于( )
A. 地理隔离的结果
B. 生殖隔离的结果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作用的结果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13.如图表示最初生活在某个区域的物种,由于水的障碍,已将该物种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种群。如果甲种群生活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那么甲种群的进化速度将可能( )
A. 比乙慢
B. 比乙快
C. 与乙相同
D. 不能确定
14.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6%、8%
B. 8%、92%
C. 78%、92%
D. 92%、8%
15.对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基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原始材料
C. 自然突变频率很低,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很小
D. 多数对生物体有害,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 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C. 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人类不断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17.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
A.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 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 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 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18.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进化成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差异很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19.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积累就可以产生生物新类型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20.在豚鼠中,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
A. 81%、18%、1%
B. 45%、40%、15%
C. 18%、81%、1%
D. 45%、45%、10%
二、非选择题
2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胞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2.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b过程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此时a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例约为________。
23.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LMLM的个体表现为M血型;基因型LMLN的个体表现为MN型;基因型LNLN的个体表现为N血型。某年上海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 788人,发现有397人为M血型,861人为MN血型,530人为N血型。则LM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LN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后代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不能存活,故后代中不存在这两种基因型的个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为A_B_、aabb,在的A_B_个体中,AA个体占其中的,即占F2个体的,Aa个体占其中的,即占F2个体的,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由此可推知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60%(Aa)=60%。
2.【答案】A
【解析】达尔文进化论中,强调了遗传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没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答案】D
【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答案】B
【解析】杀虫剂构成了害虫的“自然选择因素”,在该选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害虫中抗药性个体成为“适者”而被保留,抗药性不断增强。
5.【答案】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由不定向的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最终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
6.【答案】C
【解析】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较短的一代之后性状是无法判断的,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7.【答案】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8.【答案】D
【解析】基因频率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的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而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过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9.【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A选项中没有涉及到生物。
10.【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结构、数量的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使分化的种群之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从实质上看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结果,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
11.【答案】C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问题,但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12.【答案】A
【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别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辽阔地带就起到了地理隔离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
13.【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甲种群和乙种群本身都存在着不定向的变异,产生了很多变异类型,但甲种群环境变化剧烈,自然选择的频率高,因此进化的速度快。
14.【答案】D
【解析】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个男性中有一个基因,Y上没有等位基因,而一个女性中有2个基因。所以不能用此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需要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计算。Xb=(7.36%+0.32%×2+4%)/(42.32%×2+7.36%×2+0.32%×2+46%+4%)=8%,XB=1-Xb=92%。
15.【答案】B
【解析】虽然一个基因的自然突变率低,但一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数很多,所以对种群基因库影响较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但它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16.【答案】D
【解析】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就会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人类不断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17.【答案】D
【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前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后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18.【答案】B
【解析】狼的实例恰恰解释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环境不同,选择不同,导致种群基因库改变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而且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
19.【答案】B
【解析】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①实际上是说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这是拉马克的观点。
20.【答案】A
【解析】此题可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公式来计算,如果用p代表基因B的频率,q代表基因b的频率,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p+q)2=p2+2pq+q2,其中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B纯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b纯合子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Bb的频率。如果一个种群达到了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当符合p2+2pq+q2=1。
故可得出:BB基因型频率=p2=(90%)2=81%;
Bb基因型频率=2pq=2×90%×10%=18%;
bb基因型频率=q2=(10%)2=1%。
21.【答案】(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青霉素的选择,抗药性强的细菌通过生存斗争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经逐代积累并加强,形成了抗药新类型,而抗药性差的细菌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22.【答案】(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 (3)45.5% 18.2%
【解析】松鼠种群在不同的环境选择下进化,产生各种特异性变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差异性变化,直至成为不同物种。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100%≈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比例为×100%≈18.2%。
23.【答案】(1)种群 自然选择 (2)否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①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上升 ②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D基因频率下降 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频率不变
(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
【解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没有进化。(3)根据自然选择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上升、不变、下降。(4)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①种群足够大;②没有迁入和迁出;③没有基因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个体间自由交配。
24.【答案】46.3% 53.7%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据题意可知,M型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都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2个LN基因。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100%=46.3%;,LN%=×10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