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36张ppt】【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36张ppt】【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7 08: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温故知新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特点:
因地制宜,设置管理机构
目的:
澎湖:
西藏:
西域:
设置澎湖巡检司;(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设置宣慰wei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管辖
影响: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2. 知道宋词、元曲的流行



新课导入
13世纪(宋元时期)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谢和耐
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而宋朝是十足的‘东方文艺复兴时代’。
——宫琦市定《东洋近代史》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学者汤因比
同学们觉得我们去哪些城市最好玩,最热闹!

开封
临安


大都


世界性大都市



?
穿越时空
公元12-13世纪东西方城市人口对比(人)
“在这个世界里,宫殿庞大如城市,一座城市拥有上千座桥梁,人们可以乘画舫边游玩边用晚餐。运河将各条河流连接起来,河上货船熙熙攘攘;纸币普遍使用。而与此同时纸张在西方还是稀罕事物”。
——《马克·波罗行纪》
说一说,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唐都长安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zhēng)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中国古代史》
(南宋)夜市营业至三更(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到五更(凌晨3点至5点)时分又再开张。
——《国史概要》
唐都长安
北宋开封
万方辐辏的国际性大都市



初识京城,叹都市繁华——物质篇
繁华的都市生活
 请说出画面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特别是下层人物,士、农、工、商、僧、道、医、卜、官吏、妇孺、车夫、船夫等五百多人,都收入画中。
——《中国美术鉴赏》



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其余小酒店,亦卖下酒,如煎鱼、鸭子、炒鸡兔、煎燠( yù,热)肉、梅汁、血羹、粉羹之类。每分(份)不过十五钱。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巷》?




煮茶
剖鱼
河南偃师出土 宋代妇女日常生活砖雕
西瓜
蒸包子
制奶茶
《清明上河图》局部
“香饮子”就是饮料,宋人以喝饮料为时尚,市场上有各色饮料出售,如果是六月天,还有冷饮消暑。




瓦子
演出
勾栏



勾栏



再识京城,享都市欢乐——娱乐篇
瓦子
勾栏
栏杆
戏台
观众席
勾栏形制示意图



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
瓦子: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瓦舍中……百戏杂陈,伎艺繁多。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数十里。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猴 戏
杂剧
蹴 鞠
说书
木偶戏
斗蟋蟀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
——[宋]王栐《燕翼贻谋录》
宠物市场
日用百货市场
文化市场
书籍古玩市场

545亩
手工艺品市场



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东京、临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① 经济的繁荣
② 城市的发展
③ 市民阶层壮大





问题思考

吹笛、击节板
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吹口哨、舞蹈



元旦
元宵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设问:图中所反映的宋代节日,和今天的节庆活动有何异同?



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与习俗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春节
扫墓、郊游踏青
禁烟、吃寒食
登高、喝菊花酒避祸划龙舟、吃粽子
乞求聪慧和巧艺
吃饺子、贴春联
以馄饨祭祀祖先
祭祀土地神企求丰收吃春饼、占卜年景
赏月、吃月饼
寒食节重阳节端午节冬至
清明节七夕节元日
中秋节立春
社日



















知识清单1:繁华的都市生活
(1)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瓦子
杂剧:宋元时期戏剧演变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A.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丰富起来
B.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表演的的圈子,称为“勾栏”
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



宋词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词的概念:

(1)句子有长有短,便于吟唱。
(2)依据乐谱要求,有一定格式,叫词牌。
沁园春 念奴娇 水调歌头等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著名词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猜一猜:以下四首词分别是谁的作品?
苏轼
李清照
李清照
辛弃疾
苏 轼

2.作品:《念奴娇 ? 赤壁怀古》
3.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1.时期:北宋
豪放派



李清照
2.作品:
3.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1.时期:两宋之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
婉约派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作品:
3.特点: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1.时期:南宋时期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豪放派






元曲
概念: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王实甫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西厢记
《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关马郑白)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知识清单2:宋词和元曲
姓名 朝代 词风特点
苏轼 北宋 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委婉、细腻、清秀,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则充满血和泪。
辛弃疾 南宋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宋词
B.代表
A.词的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唐朝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的要求有一定格式,叫做词牌。
元曲



宋词和元曲
B.代表 :关汉卿的《窦娥冤》
A. 概况: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C.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关马郑白)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作者:
体例:
内容:
目的:
地位: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书名的意思是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从战国到五代

纪传体

编年体

《史记》

北宋

西汉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影响

体例

对比两部史书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作者
体例
内容
目的
地位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书名的意思是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词
元曲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特点:综合性艺术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著名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