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刀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刀舞曲》选自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 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是一首激烈昂扬、独具风格的乐曲。
曲作者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代表作品有《第二交响曲》和《马刀舞曲》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乐曲由手风琴用急板速度奏出节奏强烈的四小节引子,形成炽热的舞曲气氛。随后A主题奏出情绪热烈奔放的旋律。接着情绪转变,B主题出现,手风琴奏出抒情柔和的旋律与前一主题的热情奔放,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抒情旋律重复一次后,A主题再现,音乐情绪变得更加英武彪悍,激烈昂扬。乐曲的结尾轻巧灵活,先做半音阶式的下行,再以五声音阶的上行音调为结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但考虑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都知之甚少,尤其是上欣赏课,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所以这节音乐课我通过实体手风琴的展现,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在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上,我通过故事贯穿整个音乐,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表现音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兴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音乐素质的音乐爱好者。
欣赏《马刀舞曲》教学设计
执 教: 宁 生 燕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欣赏《马刀舞曲》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并能体会音乐描绘的不同场景。
2.能分辨乐曲的两个主题,并能感受两个主题在情绪上的不同。
3.认识乐器手风琴,了解并能分辨手风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导入
1.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的课堂,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呀? (拿出准备好的手风琴)
2. 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新授课:
1.认识手风琴
(1)老师向大家介绍手风琴.
a手风琴是由键盘、风箱、贝司组成;
b靠拉动风箱,振动簧片发声;
c贝司主要用于歌曲伴奏; (师示范)
d键盘:音色独特,音域宽广;
可以演奏热烈、奔放的乐曲;(示范主题旋律一)
可以演奏温和、抒情的乐曲;(示范主题旋律二)
e学生体验手风琴;
(2)听辨手风琴音色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叫做“听音乐辨乐器”,老师放一段音乐,听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举手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辨手风琴的音色。)
(3)揭题:同学们都答对了,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小奖励,演奏一首手风琴曲,乐曲的名字叫《马刀舞曲》。(出示课题,点击课件)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亲自体验手风琴,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再通过进一步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
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音乐内在的魅力和音色特点的教学
目的。】
2.初听全曲
(1)通过乐曲的名称《马刀舞曲》,猜一猜音乐跟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师指 向“马、刀”两个字,引导学生思考,并对《马刀舞曲》的场景产生一定的联想做铺垫。)
(2) 老师提问:边听音乐边想象,音乐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a老师弹奏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现场演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手风琴表现的音乐以及加深对乐曲的初步认识。 )
b生:骑马、手拿大刀、在奔跑着……
c老师小结:在草原上生活着一个民族叫做库尔特民族,他们生活的草原非常辽阔、美丽,可是被侵略者霸占,所以他们为了夺回自己的生活家园,拼搏奋战着。
3. .再听全曲
(1) 老师提问:根据情绪、速度的变化,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老师通过肢体动作,引导学生。)
生:三部分
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成三部分?
生:……
(2)老师小结:同学们已经通过速度,情绪感知了乐曲,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手风琴一起欣赏乐曲的这三部分。
4.分段欣赏——第一乐段
(1)老师提问:聆听第一乐段,音乐速度是什么样的?(贴红色圆)
师: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旋律线。(放录音)
生:快速,急速,非常快
老师提问:我们把非常快,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急速。通过急速的演奏,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热烈、奔放……
老师提问:根据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想象是怎样的场面?
老师小结:战士们骑上战马,手挥舞大刀,勇往直前,向侵略者的方向奔去。
(2)请同学们看黑板,用“嘚”跟琴轻声哼唱第一主题旋律.
A 第一遍轻声哼唱;
b 第二遍加速、轻声哼唱;
c 第三遍声音稍强、加速哼唱;
(3)再次聆听:
问题: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这一主题在乐段中出现了几次?
【设计意图:老师在特定的乐句上,加入挥舞大刀的动作,通过动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生:4次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老师做了4次挥舞大刀的动作等
师:老师在欣赏的时候加入了什么动作?
生:骑马、挥舞大刀!
(4)请同学们一起随音乐哼唱并表现吧!
【设计意图:该教学环节体现了“先感知,后表现”的教学原则,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通过聆听音乐、画旋律线、跟琴哼唱主题旋律、模范动作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形象与音乐旋律相结合的场景,对学生表现歌曲起到推进作用。】
过渡语:战士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敌人的方向奔去,后面战士们会怎么样呢?我们继续欣赏乐曲的第二乐段。
5. 分段欣赏——第二乐段
(1)老师提问:聆听音乐,第二乐段的情绪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贴蓝色圆)
师: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旋律线。(放录音)
生答:变柔和,变抒情。
师:我们已经通过对比感受到音乐柔和,抒情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把我们带到故事当中去,战士们和马进入到了什么样的状态?
生:他们感觉到累了需要休息。
老师小结: 经过长途跋涉,战士们和马都已经疲倦、乏累了,他们需要稍作休息整顿整顿。
(2)请同学们看黑板,用“lu”跟琴轻声哼唱第二主题旋律.
a 第一遍轻声哼唱;
b 第二遍声音稍强、加速哼唱;
(3)再次聆听:
问题: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这一主题在乐段中出现了几次?(设计意图:老师在特定的乐句上,加入摇动身体的动作,通过动作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生:2次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老师做了2种不同的动作。
师:老师在欣赏的时候加入了什么动作?
生:手平放胸前摇动身体、手放在后背摇动身体。
(4)请同学们一起随音乐哼唱并表现吧!
过渡语:战士们稍作休息,骑上战马继续奔跑,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接下来欣赏乐曲的第三乐段
6.分段欣赏——第三乐段
(1)老师提问:聆听音乐,第三乐段和哪个乐段相似?完全一样吗?(贴红色圆)
师:伸出右手跟音乐自由的在草原上画出旋律线。
师:老师用了点、小草、白云画出了旋律线,同学们用了什么来画旋律线呢?
生:三角形,圆形……
师:第三乐段和哪个乐段相似?
生:第一乐段
师: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在情绪上更加的……
生:激烈,更热烈……
师:通过激烈的情绪,想象战士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奋战,厮杀,打斗……
老师小结:战士们到达了目的地,和侵略者进行一场争夺之战,他们奋勇杀敌,把敌人赶出了草原,夺回了自己的家园!
【设计意图:运用听、画、说、唱、演等不同的体验方式分段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三个部分的速度、情绪,选用的参与方式应紧扣音乐形象,让学生能准确感受到每部分音乐的情绪变化,进行音乐画面的想象。】
7.曲式结构
小结:老师用色块表示乐曲的三个乐段,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我们把这样的曲式结构叫做: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用字母表示A+B+ A’
8. 完整欣赏
(1)欣赏听辨,学生准确地分辨音乐的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聆听片段做出相应动作,听到你所代表的乐段请举手示意。第一组代表A乐段,第二组代表B乐段,第三组代表A’乐段。)
【通过播放音乐片段,巩固听赏教学内容。】
(2)播放全曲,学生随音乐参与表现。在第三乐段中,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场景自由随音乐表演出来。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法,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模拟铁蹄战士挥舞大刀,勇往直前的雄姿,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9.作曲家及作品介绍
(1)老师小结:同学们完整聆听了乐曲,我要隆重的向你们介绍一个人,他就是这首乐曲的作者——哈恰图良,苏联作曲家,指挥家。代表作品有《第二交响曲》和今天学习的《马刀舞曲》
(2)老师小结:同学们能感受到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是因为《马刀舞曲》是一首战斗舞曲,描述了铁蹄战士骑在马背上,挥舞大刀勇往直前的雄姿,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彪悍粗犷的性格。
三、拓展欣赏——电子琴独奏《马刀舞曲》
师:《马刀舞曲》被大众所青睐,不仅有手风琴独奏的版本,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和管弦乐合奏的版本,下面由宁老师带来电子琴独奏《马刀舞曲》,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设计意图:1.通过现场的演奏加深同学们对乐曲的印象,音乐的表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2.在这一环节,通过手机录制现场表演投射在电子白板上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让同学们的小眼睛看到老师怎样演奏的,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兴趣更浓厚。】
概述小结:
(1)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习到了什么?
生:认识了手风琴;
听了《马刀舞曲》,感受到热烈、柔和、激烈的情绪;
知道《马刀舞曲》可以通过各种乐器演奏;
……
(2)老师小结:老师用我喜欢的方式表现了《马刀舞曲》,也请同学们在课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马刀舞曲》吧!
《马刀舞曲》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宁生燕
单位:月牙湖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