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科学观察 同步练习(课件 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科学观察 同步练习(课件 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6 19:1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1章 科学入门
答案显示
C
C
一样大;可以用刻度尺测量;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A
B
C
A
C
D
D
C
D
唯一性;放大镜
答案显示
D
②③④;①⑤⑥⑦;②③④⑦;①⑤⑥
B
B
D
D
C
D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C
2.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A.扩大观察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
A
3.下列科学研究能直接用感官观察到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
B
4.下列实践活动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仔细观察蜗牛的活动
B.用体温计测量一名同学的体温
C.一名同学在校园里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100 m所用的时间
C
5.下列科学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
A.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 cm
B.100 m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得快
C.烧杯是圆柱形的
D.夏天比冬天热
A
6.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B.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D.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
【点拨】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事物的行为,不仅包括“观”,更主要的是“察”,即用脑去思考。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所以人观察事物有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在生活中耳听可能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答案】C
7.在科学观察中,当感觉器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判断时,必须采用(  )
A.问老师,获得结果
B.等其他同学说出答案
C.查阅资料及参考答案,获得结果
D.通过实验,获得结果
D
8.不借助仪器仅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D
9.小菁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小菁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C
10.“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  )
A.烧杯 B.表面皿
C.药匙 D.酒精
【点拨】在观察鸡蛋沉浮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用来溶解食盐的是水不是酒精。
D
11.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点拨】记录现象时应认真、仔细、客观、有效。小军对不认识的植物应进行形态结构上的记录,不能拔出来,带回家研究。小明和小伟违反了记录的客观性。小梅如实记录了发生的现象。
【答案】C
12.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________和稳定性,人们往往用指纹识别系统来辨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放大镜
唯一性
13.观察如图所示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________。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一样大
可以用刻度尺测量
14.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科学观察得到下列数据,从表中数据可知: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点拨】从对比实验中可以看出唯一不同的因素是水分。故选D。
D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是否发芽
甲 向阳处 20 ℃ 充足 发芽
乙 向阳处 20 ℃ 不充足 不发芽
15.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下列观察不属于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点拨】A是观察动物;B是观察植物;C是观察天气,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现象的综合;而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与气候无关。故选D。
【答案】D
16.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蚂蚁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对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统计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表。
时间 ?各观察时段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第一天 8 27 98 101 104 66 4
第二天 1 4 17 21 27 15 2
第三天 9 26 110 118 107 60 7
通过分析观察结果,小明作出了下列推论,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第一天觅食活动最旺盛
B.这窝蚂蚁的蚂蚁数量为437只
C.上午6:00前蚂蚁并不活动
D.中午前后蚂蚁活动较为频繁
D
17.仔细观察并判断,如图方框下方的斜线中,与方框上方的斜线属于同一直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18.如图各个格子中不同形态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
C
19.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科学观察中得到的。”根据你的观点,其中你最不同意的是(  )
A.甲的看法 B.乙的看法
C.丙的看法 D.丁的看法
【点拨】本题应用了史料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这都是他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一些小现象而引发的,因此,科学的发现很多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得到的。
【答案】D
20.现有下列科学观察: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⑥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⑦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定性观察的是__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是___________。
②③④⑦
②③④
①⑤⑥⑦
①⑤⑥
21.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正式提出了:“鱼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论断。这一论断一直被普遍认可。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学生在向明中学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研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下列各种事实依据对传统观点支持的是(  )
A.实验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一条鱼在向下游时先用嘴向外吐气
B.生活经验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
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点拨】A表明鱼下游不会改变鳔中气体的多少;C可从现象上推测鱼鳔体积是不变的;D反映的是鱼的上下游与鱼鳔无关。故B与传统的观点一致。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