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5节 科学探究
第1章 科学入门
答案显示
A
C
A
(1)磁铁的温度升高磁性减弱
(2)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
C
C
A
B
B
C
D
C
答案显示
B
(1)抹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4)相同质量 (5)棉
C
B
D
C
1.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
A.观察和实验 B.预习和练习
C.讨论和交流 D.提出问题
A
2.科学探究的起点是( )
A.建立猜测和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订计划
C
3.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 )
A.提出问题 B.提出猜想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C
4.进行科学探究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那么应该(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D.自行依实验结果下结论
【点拨】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不应该修改实验过程,也不应该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更不应该随便下结论;而是应该修改假设重新实验;故选A。
【答案】A
5.自2013年4月,上海发现第一起H7N9禽流感的病例以来,多个省市的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多月,找到了克制该病毒的方法。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
B
6.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D.提高智商
A
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B
8.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C
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B.鼠兔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为什么不同品种的土豆品质不一样
D.哪种月饼好吃
D
10.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C
11.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 )
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
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
【点拨】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
C
12.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小科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
小科猜想,可能会变强。那么究竟怎样呢?小科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一块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科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1)根据短文的内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
磁铁的温度升高磁性减弱
13.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点拨】此题现象是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ACD三位同学的发言都不够全面,B选项较有价值。
【答案】B
14.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点拨】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他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他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符合题意。
【答案】B
15.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的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下验证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挪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点拨】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答案】D
16.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套餐。众所周知,热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冬天冷却得较快。提出一个有科学探究意义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 )
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及其质量有什么关系?
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
17.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孙青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孙青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抹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相同质量
(5)孙青将现象记入下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布料。
棉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18.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
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
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性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点拨】这是一道图像题,首先应该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从图像中可知,对照组是清水,对鱼没有毒害,而含铝的池水中的鱼20天后大部分死亡,反而加了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后比含铝的池水20天后死亡的鱼减少了,所以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有解毒作用,松的汁液效果最差,故应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