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心归去
韩少功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的哲理思考。
2.揣摩、品味作者饱含深情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逃遁(dùn) 惦念(diàn) 模样(mú) 熠熠(yì)
静谧(mì) 贫瘠(jí) 悲怆(chuàng) 矫饰(jiǎo)
墟场(xū cháng) 旅泊(bó) 烙印(lào)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
盲流:指盲目流入某地的人(多指从农村流入城市的)。
感怀:有所感触;感伤地怀念。 熠熠:光耀,鲜明。
静谧:安静。 奇诡:奇异。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悲怆:悲伤。 眷顾:关心照顾。
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 墟场:集市。
萍飘四方:像浮萍一样四处漂荡,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潦倒:颓丧,失意。 无量:没有限量,没有止境。
二、导入课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诗歌的名篇之一,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千古名句,突出了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怀。我们的课本正是以“月是故乡明”点明了本专题的主题。可以说,思乡是文学艺术永恒的母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欣赏其中的一篇,韩少功先生的《我心归去》。
三、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中有一句话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你能找出来吗?作者的“心”要归向何方?
“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思乡之情?朗读1~4节,概括说明。
明确:身处异乡,冷清孤寂。
3.作者是如何渲染、烘托这种情绪的?
①以物质的优裕、环境的优美来反衬内心的情绪。(第1小节)
②描绘被排斥、被隔离的种种情状——无事可做,无处可去,交流隔绝。(如果是在故土会这样吗?)本质上是因为远离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第2小节)
③心理状态的细致描绘。(2、3小节)哪一句话能让你突出地感受到这种情绪?谈谈你的体会。
示例:A“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这句话把时间概念层层推进,步步紧逼,让人感受到作者被孤独空虚压迫得喘不过气的情状,甚至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味道。
B“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表现出作者已经无聊、空虚到极点。体会这句话关键在“或”字上,说明这种孤寂无聊已使人陷入迷乱、恍惚的境界,所以作者说“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4.正是这种冷清孤寂,让作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这份思乡之情的?朗读5~6节,讨论分析。
⑴抒写对亲人的惦念,这是一份永远割舍不去的牵挂。(第5小节)
①充满温情的想像——“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分明是浓烈的思念和牵挂让作者彻夜难眠,却写得意境优美,有一种淡淡的伤感、惆怅,充满古典文学的情韵。
②“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这种由此及彼的设想,营造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独特情境,把这种感情加倍地表现出来,正是古典诗词的常用笔法。比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韩少功的笔触,与古典诗词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望月怀家,神驰千里,联想到妻子望月而忆念丈夫的形象,显得尤其深切动人。
⑵抒写对故土的依恋,这是我们内心某种深沉、厚重的情感的源泉。(第6小节)
①欲扬先抑的笔法。故乡即使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它有亲友,有过去,总会让人感到亲切和激动。
②音乐的联想。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有些偏执,却恰恰强调了故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感受。即使是他乡的音乐,激起的想象也总是故乡的景象。
我们从作者的抒写中感受到了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文章到此本该结束了,作者却从“无”处生“有”,进一步阐述了对故乡的独特思考和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心目中的故乡是怎样的一片土地。
5.朗读7~9节,思考下列语句在文章中的含义。
①“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旅游景区的美确实让人赏心悦目,然而与故乡比较起来,却太过苍白无力了,因为这种美缺少一种震撼人心灵的深刻力量——“悲”。而故乡却因为与你的血、泪和汗水交织在一起,与你的生命已融为一体,所以“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它“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它包含着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因而这种美更能震撼人的灵魂。
②“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对“旅泊之地”而言,我只是个外来者,他乡的不足、缺憾对我而言是无足轻重的。而故乡的落后、不足则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这种失望源于深切的希望与期盼,实际上是一种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它能激起自己奋斗的决心,化作改造的行动,所以作者接着说“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用爱浇灌的土地必将生长出丰富的物质收获,生长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成果。
③“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付出与奉献使你与故乡有了某种实质的、紧密的联系,故乡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故乡。无论你如何的穷困潦倒、艰难窘迫,拥有了故乡,就拥有了内心的依归,精神的寄托,你就永远是富有的、幸福的。
6.你能小结一下作者心目中的故乡的深刻内涵吗?
故乡与我们血脉相连、融为一体,它是我们内心的依归、精神的寄托,无论贫穷富有、艰难顺利,拥有它,我们就是幸福的。同时,我们也总是甘愿为其付出,为其奉献,因为我们总是对它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这样说来,我们又怎么可能不热爱、不依恋自己的故乡呢?
欣赏完整篇散文,韩少功饱含深情的叙述和富有哲理的思考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座的各位却未必能真正体会到那一份厚重的情感,因为大家毕竟缺少那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来听听一位海外游子的深情告白吧:“当美国的电视台中出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画面,响起《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曲声时,我们全家都会立即肃立,高唱国歌。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在颤抖,热泪也情不自禁地流淌下面颊。”我想,或许有一天,或者说,总有一天,你的心中会悄悄升起这一份浓浓的乡土之思。
四、板书设计
异乡的孤寂
故土的眷念
故乡的哲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