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6 20: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第一课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一课。本课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表现力以及各种活动,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能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以及力有大小,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目标。并在观察、发现、认识与探究中培养与形成学生注重观察与思考进而探究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程有了比较全面的接触,对科学课程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对于如何实验和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也比较熟悉。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能够达到在玩中学,学中有收获的效果。
三、教学理念
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力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因此,这一课就是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引入学生熟悉的小游戏,如扳手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的习惯,避免枯燥无味。在观察、发现、认识与探究中培养与形成学生注重观察与思考进而探究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和物体的形状。
2、体验力有大小,并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生活实例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
六、教学方法
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
弹子、小篮、橡皮泥、弹簧秤、香蕉、苹果、梨、牛奶、一桶水、课件、记录单等。
八、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发现力的存在
1、师:春天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很高兴同学们一起上科学课,你们的科学书在哪里?拿给老师看。你们的文具袋在哪里?拿给老师看。(生举起文具袋,并回答)
2、引出课题
同学们准备得很充分,我们今天来学习《力在哪里》(板书课题)
问:谁能把力拿给老师看?做个动作也可以。(指名回答)
3、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看里边有没有力的存在。(课件出示图片)
图片1:用钳子夹核桃图片 核桃为什么会裂开呢?
图片2:飞机飞上蓝天图片
图片3:运动中的自行车图片;图片4:姚明灌篮图片;图片5:举重图片;图片6:射箭图片;图片7:帆船前进图片。
师小结:力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力是无形的。在我们周围力到处都有,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力的存在呢?(无处不在)板书(力无处不在)
(二)、认识力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播放丁俊晖打台球的视频资料)认识他是谁吗?(生摇头)他叫丁俊晖,是我们国家台球神童,他可厉害了,他让球停在哪儿,球就停在哪儿,他让球拐弯球就拐弯,他让球进哪个洞,球就进哪个洞。丁俊晖打台球时有力的存在吗?(有)
师:大家想不想也打一次台球?
生(兴奋):想!
2、玩游戏
教师出示弹子:我们利用这小弹子来代替台球,用手来代替台球棍,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去做。
出示要求:①让静止的弹子动起来;
②让运动的弹子滚动得更快或让它停下来;
③让弹子拐弯。
(一步步出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让弹子滚得到处都是。)教师强调在玩弹子时,千万不要用危险的办法,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注意安全。
3、小组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小组汇报,教师强调汇报的时候尽量不重复,看哪个小组方法特别。
5、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力对弹子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力仅仅可以改变弹子吗?换一个其它物体行不行?(行)!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也就是说力影响物体运动。(板书:力影响物体运动)
(三)、认识力对物体形状有影响
1、对先前一个环节发言较为独特的学生奖励一个橡皮泥小人,其他同学投去羡慕的眼光。你们也想拥有一个吗?(想)
师:老师没有这么多现成的小泥人,但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捏一个最拿手的小玩意儿,师拿出一个橡皮泥:它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
2、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一次捏橡皮泥比赛。
3、作品展示
4、谈话:不管同学们捏成什么样,都是橡皮泥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对,那又是什么使橡皮泥形状发生变化的呢?(手用力)手用力使橡皮泥形状发生变化(板书: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用力也能改变它的形状?(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对本知识点加深记忆。
(四)、认识力有大小
1、老师这有一桶水,教师拎起这桶水。指名让学生拎这桶水。抛出问题:为什么我很轻松的把这桶水拎起来?(学生说原因)
2、原来力也有大小,我们平常是怎样比较力气大小的?
(扳手腕)
3、扳手腕游戏
4、采访:老师想采访两位小选手。
①采访失败者:虽然你失败了,但老师还是挺佩服你,你敢于去挑战,不轻言放弃。我想问你,在扳手腕的时候有力的存在吗?你有什么感觉?
②采访胜利者:祝贺你赢得了比赛,大小也是个明星了,老师想问你,你知道你用了多大的力气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对全班同学:你们知道吗?
生都摇头。
5、我们只知道力有大小,要想知道力到底有多大,必须借助一个工具——弹簧秤。(出示弹簧秤,大屏幕显示使用弹簧秤要求,简要介绍)力的单位是牛顿,通过资料了解牛顿。
6、发放材料、记录单,教师强调活动要求
7、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8、汇报测量结果
(五)、巩固小结
1、播放好听的音乐视频《让我们荡起双桨》,轻松一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力的存在?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
2、谁来说说歌曲中有力的存在吗?(学生回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关于力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共同去研究,最后祝愿同学们像歌曲里所唱的那样,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
伴随着《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声下课。
(六)、板书设计
力在哪里
无处不在
影响物体的运动
力 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有大小(弹簧秤、牛顿、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