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6 22: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2.电荷性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_
一、电荷
1.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
1、摩擦起电(1)定义:通过 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一)三种起电方式



动画演示
(一)三种起电方式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紧的电子获得了能量,挣脱了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3)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上下两板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验电器1.swf
(一)三种起电方式
(一)三种起电方式
2、接触起电
(1)定义: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
验电器1.swf
(2)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对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的分配有如下规律:
a.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总电荷量平分.
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先中和再平分.
2、接触起电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Q
-Q
 Q
 Q
(一)三种起电方式
a.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总电荷量平分.
b.两球带异种电荷时,先中和再平分.

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下面将要看到的现象。
验电器2.swf
(一)三种起电方式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1)定义: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swf
(一)三种起电方式
(2)静电感应的原因:把带电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3)实质: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三种起电方式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元电荷
,也叫做荷质比

【例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答案 BD
 【例2】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导体B带负电,故选C.
答案 C
感应起电的判断方法
1.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如图4甲所示.
2.导体接地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导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导体,带同种电荷,如图乙、丙所示.
【例3】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
【例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会改变验电器上的电荷分布;由于电荷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使得验电器上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和其电性相反,而远离带电金属球的一端和其电性相同,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