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7 10: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 ;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宋朝的农业,有哪些新的发展?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

《插秧图》
《灌溉图》
《耕获图》
《耕织图》





纺 织 业:


北宋: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 丝织业生产发达。
手工业的兴盛
南宋后期:海南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绸缎店】王家罗明疋(pi,同匹)帛铺、锦疋帛铺

纺织业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www.dpm.org.cn)





蜀锦
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像
宋锦袍
制 瓷 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哥窑冰裂纹碗
孩儿枕
景德镇瓷器
【绸缎店】王家罗明疋(pi,同匹)帛铺、锦疋帛铺

纺织业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www.dpm.org.cn)
制瓷业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www.dpm.org.cn)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那么宋朝的瓷器是如何传遍世界各地的呢?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当时世界领先;北宋东京 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配有指南针。
造 船 业: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宋代海外贸易图
政府的支持: 市舶司
商港的优良: 广州、泉州
造船业发达: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航海的保障: 指南针的应用
海外贸易的发展:





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住宅和商铺混在一起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www.dpm.org.cn)
空间: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时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鼓楼
“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天晓诸人入市条
灯箱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www.dpm.org.cn)
早市、夜市、草市的出现促进了宋朝社会上人口的流动,那么假如你是一个外地的生意人,来到都城汴梁会面临哪些问题呢?
(1)商业城市:①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②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③店铺随处可开设,辐射到乡镇,出现草市;
④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商业贸易的繁荣的表现:





(2)海外贸易
①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外贸范围: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③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泉州古海港一角
宋代港口遗址















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会子;
④影响: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纸币的出现:





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有哪些?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记录了江南地区怎样的变化?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饥。 ——沈约《宋书》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西汉
唐朝
南北朝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
以下材料记录了江南地区怎样的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经济因素:
自唐朝中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自然因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3.社会因素: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4.政治因素:
自唐末以来,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课 后 活 动:
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