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雕版印刷费工费时,而且浪费材料。
材料一: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背景
雕版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时间:
(2)人物:
(3)方法: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
毕昇
①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②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③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印刷
拆版
活字印刷制版步骤
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研读史料 材料一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思考:与雕版印刷相比,根据所学及史料,概括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它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印刷术的传播路线图
活字印刷术在宋朝时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
3、影响: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更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元代科学家王祯转轮排字法
轮盘上铺有圆形竹制的框子,将木活字按韵分类放在里面,每韵每字都依次编好号码。同时准备两架轮盘,一架存放选出可用的字,一架存放普通常用的字。另有两本册子,登录轮盘上木活字的号码次序。排版时一人从册子上报号码,另一人坐在两架轮盘之间,按所叫号码转动轮盘取出活字,“左右俱可推转摘字”,很是方便。
既提高了拣字效率,又减轻了劳动强度。
看谁记得快
背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发明者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发展 后来又发明了木活字。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发明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泥活字出现的意义及以后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能大力推广。直到元朝王祯发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印刷术在以后不断改进和发展,又有了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1、指南针
在指南针应用之前,人们怎样识别方向?
北斗星
太阳
大树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司南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叫做“司南”
指南针
北宋用人造磁铁制成 的指南工具
思维拓展
指南针与司南相比的改进之处。
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磁性较弱,加上转动使之与底盘摩擦力较大,指南效果比较差,所以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
北宋初年,人们发明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出指南针。罗盘针是人们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便于携带,准确性高。
思考:材料一、二中航海时对指南针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
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指南针为船舶航行辨别方向,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
传入
阿拉伯
国家
传入
欧洲
指南针传到了欧洲地区。
想一想:指南针的深远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和发现新大陆(北美洲)
郑和下西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促使世界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往往
带来殖民的血腥镇压,
火药枪成为欧洲殖民者
主要的镇压武器。
火药
2、火药
已发明火药
广泛用于战争
元代火铳
“一起找找”
开始应用到军事领域
火药的演变史
唐朝
唐末
宋元
火药武器的发明推广,结束了冷兵器时代。
当火药武器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造纸术 13世纪
阿
拉
伯
印刷术 13世纪
造纸术
造纸术 7世纪
火药13、14世纪
指南针12、13世纪
欧
洲
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意义。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量的书籍、文学作品被印刷出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③指南针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活动与探究 — 反思
有人说:“假如四大发明没有传到欧洲,尤其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传入,也许就不会有近代中国的屈辱,也不会令今天的欧洲比中国强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并不是强国之路,文化与文明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才能互相促进,更快地发展。
起点高,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元时期,民族交融以及对外交往频繁,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
广大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发挥和辛勤的劳动。
元朝交通线路图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元朝驿站
发达的驿站
元朝急递铺令牌
先进的急递铺
特快专递
宋元时期的陆上交通的特点:
(1)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发展到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3)元代的陆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范围更广
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的特点:
(1)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等规律;
(2)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东非沿岸;
(3)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思维拓展
宋代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
①西北陆路交通的不畅,促进了海运的发展。
②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展。
③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对发展海路交通提供了技术保证。④两宋政府实行积极的开放性航海贸易政策。
⑤宋代中国人地理知识的扩充也是海上交通繁荣的条件之一。
指南针12、13世纪
造纸术 13世纪
阿
拉
伯
印刷术 13世纪
造纸术 7世纪
火药13、14世纪
欧
洲
天文历法
药物
数学
知识小结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发达的中外交通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术
影响: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使世界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
火药武器的发明推广,结束了冷兵器时代。
当火药武器传到欧洲,更是加速了欧洲社会变革的进程。
驿站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宋元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社会相对安定的局面
经济发展
民族交融加强
对外交往有了重大突破
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其奠定基础
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
D
3.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的是( )
A.宋代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D
D
5、《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场面惨烈? ? ? ? ? ? ? ? ? ? ? ? ? ? ? ? ?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