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模型
1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意义。
2、举例辨别不同类型的模型。
3、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2、赞赏建立模型的意义。
3、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科学知识
1、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图示模型。
2、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3、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意义。
2学情分析
建立模型是我们用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示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表现内在的思想,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不亚于其他探究技能。本课在学生已学会解释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借助模型、图画、演示图等方式介绍解释,让人更好地理解解释。教学中安排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如纸筒、三球仪、桃花模型等,帮助学生建立对模型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理解用模型解释现象的方法。通过这些,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更深入体会模型对解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切实掌握模型的制作、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这堂课意在“导”的作用下,向学生展示了三种模型的特点,体会模型表达思想的方式。通过观察具体的模型,领悟模型中表达深奥的科学道理,感悟模型在科学解释中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感受将繁杂内涵精简为浅显外相时的成就与快乐,感受模型中体现的人类智慧。建立模型有利于培养“心灵手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导学”的课堂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成员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学习更愉快,效果更显著。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以讨论、观察、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预习导学
1、做一个密封的黑匣子,里面有一个滚珠和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并在纸上画出自己设计的黑匣子里面的障碍物示意图。
2、回忆科学教材中学过的模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模型,帮助学生对建立模型意义的理解。)
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纸筒模型。
1、(出示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四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演示)你们觉得纸筒里的线头是怎样连接的?请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
2、学生拉线头后交流,再指名用图示法解释。
3、打开纸筒,验证自己的解释。
(二)探究“纸箱”模型。
1、(出示纸箱)这是一个纸箱,上下各有两个洞,看老师放乒乓球。根据乒乓球的运动情况,画一画,纸箱内部有怎样的障碍物?
2、讨论交流,并将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画在黑板上。
(三)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纸箱”内部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够打开这个纸箱,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纸箱”的事物,把东西放在一个箱子里,不能把箱子打开看,却要你说出箱子里放着什么东西,这就叫“暗箱”问题,比如:声音的传播,人的大脑结构等,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它,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我们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暗箱”?
2、科学家是如何解释类似的一些“暗箱”问题的,阅读课本第59页。 请看(视频1:建立模型)。
3、交流:常见的模型有哪几类?(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图示模型)
4、出示部分模型:三球仪、桃花模型、肺的结构、数学公式等,这些属于什么模型,这些模型模拟了什么?
5、观察教室里(或回忆学校里的什么地方)的物品,哪些也是模型?它模拟了什么?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科学应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小结:(看相关事物)像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建立模型,并用模型解释。
7、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模型?这些模型模拟了什么?
8、课件演示,学生讨论后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模型,模型有哪些类型,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模型的意义。)
活动3【练习】快乐游戏
小组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搜集1号纸盒的信息,在2号纸盒中设置一些障碍,将弹珠放入其中,来解释1号纸盒的内部构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科学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交流与成功的喜悦。)